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35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29篇
财政金融   765篇
工业经济   196篇
计划管理   674篇
经济学   789篇
综合类   342篇
运输经济   24篇
旅游经济   7篇
贸易经济   738篇
农业经济   185篇
经济概况   492篇
信息产业经济   14篇
邮电经济   13篇
  2024年   116篇
  2023年   384篇
  2022年   245篇
  2021年   337篇
  2020年   233篇
  2019年   206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85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132篇
  2014年   211篇
  2013年   178篇
  2012年   235篇
  2011年   245篇
  2010年   224篇
  2009年   200篇
  2008年   239篇
  2007年   178篇
  2006年   120篇
  2005年   145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31.
32.
33.
近年来基金会广泛涉及区块链融资项目的运营和资金管理,为区块链组织创立了新的信任解决方案.本文对基金会参与下的创业型公司资金管理模式进行分析,解析了资金在项目方、投资人、基金会和数字货币交易所的运作方式,以及基金会参与区块链融资项目的缘由是规避证券监管、降低税收成本、提高公信力和进行资金管控,最后基于实例阐述了区块链融资项目中的基金会治理结构,并提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34.
近期,加密货币价格的大起大落引起监管机构的广泛关注,如何防范其引发的系统性风险不仅成为监管的首要宗旨,也成为司法的重要考量因素。加密货币治理天然兼具私法属性和公法属性,只注重私法中的财产属性,无法关照其在金融市场中的影响及各方权益;而过于重视以“公共利益”形式出现的金融秩序,则可能导致当事人的合同自由与财产权丧失有效的法律保护,这在司法裁判中频繁出现的加密货币合同效力及其可兑换性问题上体现得尤为充分。在司法裁判中,区分民商法与金融法两个维度,更有利于厘清加密货币的财产属性。当私主体的风险仅限于合同双方当事人时,应从民商法的角度,肯定加密货币的财产属性;而当私主体交易的风险可能向金融市场传递时,则应当从金融法的角度,认定其为金融商品或货币资产属性,否认交易的有效性并限制加密货币与法定货币之间的可兑换性。其中,行为的性质和目的、交易的数额和频率、交易对象的特定性是判断金融风险是否传导的界分标准。  相似文献   
35.
36.
针对迅速发展的物流业忽视质量、不重品牌 ,急功近利 ,未认识与网络技术的紧密性的现状 ,从“牌子”、“袋子”、“路子”、“台子”、四方面提出加速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合理化建议。即创特色品牌物流 ;办利益分享物流 ;走快速、健康发展之路 ;紧扣新经济核心———网络技术 ,站稳新经济平台  相似文献   
37.
我因对外开放以后,为了扩大对外贸易,增加外汇收入,人民币实行了双重汇率,对进出口贸易起了奖出限入的积极作用,但也给中外合资企业会计核算带来了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38.
刘枫 《企业家天地》2007,(3):170-170
电子商务在改变人们的商务模式的同时,安全问题也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重点。本文分析了电子商务应用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从计算机网络安全、商务交易安全出发,提出了电子商务应采取的主要安全措施。  相似文献   
39.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采用加密技术已成为保护数据传输安全的最主要手段.本文利用DES和RSA两种加密算法并采用获取系统时钟逆序的方式作为DES算法的密钥,使得数据传输实现混合加密的同时,又具有"一日一密"的功能,确保数据在网络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0.
陈家泽 《经济学家》2006,(4):98-103
要在科学发展观引导下符合逻辑地设计出科学的政绩观,把在军事斗争时期有效使用的官员层级结构(各级政府)的纵向委托——代理关系改造为真正快速和有效代表民意的横向委托——代理关系,的最大化目标与民众的福利效用目标函数趋同的基础条件。要设计出代理人“剩余索取机识形态的学习和教育过程与治理结构互动,进而追求在经济人范式基础上的激励——约束与函数中利他主义和自我约束的结合,这是除了法律之外有效防止“政府俘获”、寻租腐败的不手段。增强政府行政和决策程序信息流动性、提高透明度对“良政治理”、建设服务型政府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