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3篇
经济学   5篇
综合类   6篇
贸易经济   5篇
经济概况   6篇
信息产业经济   2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整个西方哲学史的主流是唯心主义。表现在:从古希腊罗马到德国古典哲学,哲学以唯心主义的形式宣告"终结";西方哲学发展的每个"小圆圈",其最终结果是唯心主义;西方哲学在迈向唯心主义的过程中,唯物主义与其斗争并相应得到进步。  相似文献   
12.
毛志成 《中关村》2012,(4):94-95
要想使中国成为文化强国,有两种主义都是需要的。而且都要提高它们的品位。这两种主义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任何民族或任何国家,若唯物主义没有成为固定信念或行为准则,而经常陷在对神鬼、对既不可信又不可行的无知妄言中,或各式的胡乱哄喊中,就很难挣脱愚昧落后。同样,任何民族或任何国家,如果将唯物主义(包括物质崇拜、物质迷恋)视为。一神教”的教主,而将唯心主义(尤其是智慧含量很高的唯心主义)既不看成一种文化,又起劲儿地干些否定、咒骂、扑灭之事,也会更加愚蠢。世界都如此,中国尤如此。无论是世界近代史的文明启蒙。还是现代史的文化巨变,都离不开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双双站立。  相似文献   
13.
董仲舒约生于汉文帝前元元年(公元前179年),卒于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广川(今河北省景县)人,汉代著名的经学家,也是当时最大的神学唯心主义哲学家。《汉书·董仲舒传》记载:他“少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提出了一套巩固封建统治的哲学思想和政治主张。因其基本内容涉及天人关系问题,被称为“天人三策”。接着他被任为江都王相,六年;公元前125年又任为胶西王相,四年;后以老病为由辞官回家,专门从事学术著作。然而“朝廷如有大议,使使者及廷尉张汤就其家而问之”。无论在政治上或思想上,  相似文献   
14.
唯物路线论     
马克思和恩格斯历来自觉坚持唯物路线,列宁提出了唯物路线概念并具体阐述了其内容,特别指出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绝对对立和相对同一,还强调坚持唯物主义必须反对宗教、弘扬科学,从而使唯物路线成为既唯物又辩证,既开放又科学的哲学路线。  相似文献   
15.
哲学是从总体上研究人与世界关系的学科,它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其基本问题理论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的研究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哲学基本问题理论的内容与价值作一些浅析。  相似文献   
16.
国学大师王国维把读书做学问描绘为"三个境界",同样,在员工管理上也有三个境界。从高到低分别是理想主义、标准主义和现实主义。理想主义什么是理想主义呢?在英文里,理想主义与唯心主义是一个词,都是  相似文献   
17.
娜斯 《董事会》2011,(2):110-110
我们这种伴着文字长大的人,其实讨厌得很,很多东西先是有文字体验,搞得真的狼来了却要逃了。其实迄今为止的人生经验里,有些是没有什么文字能表达的,而有些文字上读的东西,在现实中又会变样。所以,文字与人生,实在是有关系,又是两回事。  相似文献   
18.
在哲学史的认知上,人们习惯持有一种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水火不相容的思想定式。其实这种思维模式早在中世纪后期就已被苏格兰经院哲学家邓斯·司各脱所打破。作为唯名论者,他认为实体乃作为单个物体来存在,因此“共相”不可能脱离单个物体来独立存在;不过,“共相”作为物质之“名”并不纯为“心想”,而是反映出世界存在之所依的无所不在而又统一的物质本原。而且这种“心想”也是灵魂与肉体共构之人的活动,由此而论,或许灵魂中有物质、物质则有思想能力。这里,他开始悟到思想活动也是一种物质活动,其沉思所指归的形而上之学却有着实在的、本原意义的物质内容。  相似文献   
19.
"你信佛吗?""我笃信,常常烧香拜佛求保佑。"此君未知"自佛是真佛"。"你信佛吗?""我不信,宗教迷信那一套。"此君未知"摩诃般若波罗蜜"即"大智慧到彼岸"。  相似文献   
20.
树立正确的文物史观,对于文物研究和文物保护工作者来说,无疑是掌握了一种科学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