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88篇 |
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财政金融 | 90篇 |
工业经济 | 12篇 |
计划管理 | 93篇 |
经济学 | 44篇 |
综合类 | 20篇 |
贸易经济 | 53篇 |
农业经济 | 7篇 |
经济概况 | 7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3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14篇 |
2014年 | 21篇 |
2013年 | 20篇 |
2012年 | 26篇 |
2011年 | 35篇 |
2010年 | 87篇 |
2009年 | 16篇 |
2008年 | 24篇 |
2007年 | 21篇 |
2006年 | 17篇 |
2005年 | 33篇 |
2004年 | 11篇 |
2003年 | 13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8篇 |
2000年 | 10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3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在3月20日召开的“2005中国金融形势预测,分析与展望”专家年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指出,提高住房贷款利率的目的是抑制过度的投机性购房,从长远看是为了保护普通老百姓的购房利益。 相似文献
82.
从这套"政策组合拳"的特点来看,"有保有压、区别对待"、"着眼当前、兼顿长远"显然是当前房地产政策的重要特征房地产行业政策的调整和趋向问题向来都是各方关注的焦点。特别是从去年12月份开始,中国房地产行业便迎来了政策的"高发期"。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中央对于全国楼市状况的判断和对行业健康发展的思路均发生了诸多微妙变化,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政府,都加紧了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力度。 相似文献
83.
84.
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利用供求机制、价格机制、竞争机制,可以实现资源配置的效益最大化。但是,完全的市场配置也存在自身的不足,如市场只能体现效率不能反映社会公平,市场调节有滞后性、盲目性、外部性等。因此,对于房地产业这样一个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需要消除市场弊端,满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等多方面需要,因此,政府必需采取适当的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85.
目前国人都在谈论房价。5月13日出台的七部委《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大对投机性和投资性购房等房地产交易行为的调控力度”。目前,政策效应已经在一些城市程度不同地显露。客观的讲,投机性/投资性购房在中国整个楼市中所占的比例还是部分的,除了个别时点的极少数区域,它们并未占据市场的主流地位。因此,笔者以为,为了从根本上、全局上抑制房价的过快增长,在加大对投机性/投资性购房抑制的同时,还需要对居民的基本需求进行分类,对其中的改善型住房需求增长速度进行适当的控制。 相似文献
86.
当前,绝大部分房地产开发商以及部分业内人士认为,房价连续几年的大幅上涨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正常表现。在买涨不买跌的消费心理作用下,各路人马蜂拥入市争购房子,推动房价一路飙升,在财富效应的示范下,越来越多的人将购房作为一项单纯的投资行为,房产的投资功能被无限扩大,原本固有的居住功能对许多购房者而言,已经变得无关紧要了,部分地方的楼市已经变得如同当年股市一样的浮躁。那么,我国房地产市场是否存在泡沫呢? 相似文献
87.
88.
当今国际金融市场由于金融创新产生许多金融衍生产品,金融市场出现具有杠杆作用的期货、期权交易。国际市场上金融交易越来越活跃,据国外有关资料统计,如果说目前国际贸易成交1美元的话,那么国际金融交易额可达32美元。金融市场上存在巨额的资金,金融日成交金额可达万亿美元以上,其中不乏存在各种游资在进行活动。金融市场上的“游资”就是那些只为追求高额利润而出没于各国金融市场之间的短期金融资产,一般地说,“游资”是指金融市场上投机性的短期资本。 相似文献
89.
投机性购房来去匆匆、速战速决,这是其显著特点,同时也是其致命软肋所在。"二手房的房产过户手续,至少在原房产证填发日期18年之后才可办理"的措施,可切中要害,能有效打击投机行为。因为间隔时间不满18年不能过户,在18年间隔期满之前,二手房的购买人因为担心售房人突然某一天可能反悔——双方发生纠纷——不能顺利过户,所以不会轻易购买,买方不买就意味着卖方难卖,二手房很难售出决定房地产投机性需求的数量近乎为零。 相似文献
90.
货币投机性冲击的加剧与扩散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80年代以来,金融市场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迅猛发展,这种发展至少无法简单地用实质经济增长因素来解释,尤其是大量基本不受各国管理当局和国际经济组织监控的“无国籍”私人资本熟练地运用各种最新的金融工具,凭借着高新技术,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自由移动,寻求获利机会,使国际金融的动荡成为常态,投机性冲击频繁发生,且冲击的潜在力度和持续时间不断增加,并且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性特征。本文针对货币投机性冲击这种现象,对其冲击加剧和扩散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认为投机性冲击一般是通过吸附效应和“羊群效应”得以加剧,通过溢出效应和传染效应得以扩散。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