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3篇
工业经济   3篇
计划管理   14篇
经济学   8篇
综合类   7篇
贸易经济   32篇
农业经济   2篇
经济概况   25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人力资源》2010,(5):70-77
求职教练 解放报业集团新闻晚报科教卫部 实习记者 上海市传赢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实习编辑 上海文化广播影视局科技处 实习策划  相似文献   
72.
张兴秋 《理论观察》2011,(1):167-168
美国新闻学家郝伯特·里德说:导语是新闻的生命。可见导语在一篇新闻作品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73.
左琳琳 《理论观察》2008,(4):180-181
一、什么是电视深度报道 “深度报道”一词起源于西方新闻学,其定义为“一种阐明事件因果关系、预测事件发展趋向的报道形式”。它“不仅要说明新闻发生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而且还要分析它的意义,预见事件的发展和影响。”我国电视界借用这一名称是指那些具有一定深度和长度,又有别于动态性报道的电视新闻类节目。相对动态性新闻而言,深度报道更偏重于开掘事物的深层含义,揭示事物的本质及其与它事物的关系,力求做到反映现实、揭示过去、预测未来。这类节目往往采取“点”、  相似文献   
74.
声音     
“一个主流大气的媒介应该是什么样的?就是在情绪上也要实现平衡,当大家都高兴的时候,就是大家笑的时候你不要让大家笑得狂妄。如果大家因为这件事情哭的时候你不要让大家哭出沮丧,而应该让大家在沮丧当中还看到希望。”  相似文献   
75.
牟国玺 《活力》2005,(9):127-128
随着媒体竞争日益激烈,为了在受众领域中争得一席之地,各种媒体在传播较量中越来越多地把注意力放在能够提高媒体竞争力的报道方式上。在这种竞争环境中,参与式报道由于其强烈的针对性、互动性、接近性和真实感,深受受众喜爱,也渐渐成为媒体打造品牌的重要武器。  相似文献   
76.
<正>自主创新品牌是中国实业的命脉。日前,由中国科技协会主管、中国科技新闻学会主办的《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在创刊五周年之际抓住这一时代命题,以"创新、发展、诚信、品牌"为主导,在人民大会堂召开"2012自主创新品牌大会"并颁发了相关奖项。会议本着宁缺毋滥的评审原则,以企业的创新氛围、创新成果、创新投入以及品牌影响力、社会贡献度以及参评单位所处的行业、规模、经济形态等评定方向为基础,最终评审出了"自主创新企业贡献奖"、"创新品牌优秀企业奖"、"创新品  相似文献   
77.
进入二十一世纪,蓬勃发展的新闻事业给高校新闻教育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新闻学教学手段相对滞后,教学效果与社会需求的矛盾逐步加大。作者分析当前新闻学教育现状,探索新闻学教育发展方向,分析在多元文化互相渗透的社会背景下,新闻学教育的客观要求。通过多元文化理念和模式的实施,培养符合媒体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78.
《新西部(上)》2014,(5):F0002-F0002
韩隽,女,1963年10月出生,1986年本科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后留校任教至今,博士。现任教育部新闻学传播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副院长。  相似文献   
79.
《商》2015,(24)
新媒体的崛起也对媒体市场的占领发挥了积极作用,这就对传统的新闻学带来了很大的挑战,面对新媒体的优势,传统新闻学在实际发展中也要能够有一个科学的规划,以此应对这一科技潮流。本文主要就传统新闻媒体的传播特征及新媒体所具有的优势进行详细分析,并对两者之间的差异性加以分析,最后对新媒体对传统新闻学的挑战加以分析,希望此次理论研究对新闻学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0.
社会环境和新闻实践的变化,使"新闻客观性"再次受到冲击。受众开始近距离接近媒介,信息在不断地互动和交流中形成,记者无法再置身事外,"对话新闻"理念在这样的背景下兴起。对话新闻在符合受众新需求的同时,是否具有普遍适用意义,被人们屡次质疑的客观性是否会被"对话"彻底取代?本文试图从实际新闻操作的角度出发,论证"对话"不一定就要与"客观"相对立,专业媒体往往可以择优而用,内容上客观,形式上对话,从而在新的媒介环境下找寻更合适的角色定位,树立自身品牌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