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5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5篇
经济学   22篇
综合类   6篇
旅游经济   5篇
贸易经济   6篇
农业经济   5篇
经济概况   1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61.
湖南省张家界市武陵源区是世界著名风景名胜区、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国家首批5A级景区,总面积397.48平方公里,辖两乡两镇两处,共42个村(居)委会,385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50134人。其中,农业人口26002人,占总人口的51.8%;  相似文献   
62.
中国的乡村旅游发展大部分都是依靠外部力量进行发展,使得旅游业所带来的利益被外来投资者所获取,未能为当地的经济发展获取相当的收益。在这一背景下,着手从内生式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进行阐述,选取了符合条件的武陵源景区作为研究案例,从该景区乡村旅游内生式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并针对其问难提出了相关战略导向。  相似文献   
63.
张家界位于中国湖南省西北部,总面积约264平方千米;景区内以世界罕见的奇峰三千、秀水八百,构成数不清的动人画卷,被誉为"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天子山位于武陵源风景名胜区西北部,为台地地貌,四面皆可观景。其中的"峰林、云海、冬雪、霞日"堪称天子山四大奇观,是张家界风景名胜的精华。  相似文献   
64.
阳朔:山水相依的画廊品评中国的山川美景,千古以来,一致的公论是: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所谓阳朔山水,是指北起兴安,南抵阳朔,漓江两岸绵延一百多公里的山光水色。阳朔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城,唐诗中一句说得好:城廓并无二里大,人家都在万山中。山拥江城,像一朵盛放的莲花。  相似文献   
65.
旅游对目的地居民文化的影响是学术界和旅游管理者广泛关注的课题。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旅游目的地居民文化的构成要素,对目的地居民文化进行解释;基于文化变迁的理论,分析旅游对目的地居民文化影响的过程。以武陵源景区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定量分析旅游对武陵源景区居民文化影响的程度,提出了武陵源景区旅游发展与居民文化建设的建议,以期对该区域今后的旅游发展规划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6.
武陵源与黄龙洞景区为研究对象,依据两景区2009—2010年的逐日客流量统计数据,运用核心—边缘理论,构建了客流量变化与核心景区及边缘景区相互关系机制概念模型,并采用时间分层法,系统分析了客流量倒"U"结构成因及其形成机制,结果发现:①逐日客流量变化大体呈现出相似性的特点,出现了3个较为明显的倒"U"形。黄龙洞景区年内逢周一至周日客流量变化随武陵源景区年内逢周一至周日客流量的变化而变化,具有较好的同步性,呈现出明显的倒"U"型;②逐周客流量变化大体呈现出同起同跌的波动态势;③逐旬客流量变化趋势大体呈现出明显的关联性特征;④逐月客流量变化峰峦起伏,除特殊月份,其他月份显现出同增减的态势。⑤逐季客流量变化大致呈现出稳步上升,不断向右上方平移,继而向左下方移动的态势。旅游资源禀赋差异、气候变化、节假日、空间的集聚、扩散、协同效应、景区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空间距离这六个因素是客流量倒"U"结构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67.
武陵源风景区生态安全评价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陵源是世界自然遗产,是全人类的宝贵资源,生态安全是武陵源风景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生态环境状况与区域生态安全密切相关.通过对武陵源旅游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演变状况的分析,评价武陵源生态安全状况,探求影响武陵源生态安全的敏感因子,并根据旅游需求和敏感因子承受能力,探讨环境资源合理利用和生态安全建设措施,为该区域旅游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