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7篇
工业经济   10篇
计划管理   43篇
经济学   25篇
综合类   42篇
运输经济   1篇
旅游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54篇
农业经济   4篇
经济概况   63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41.
城市化和现代化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民族性和地方性是城市发展道路与个性的反映;与此相伴的问题是地区差和贫富差,是成百万的城市贫民。文章就此分二部分进行了系统研究:认识世界:城市发展的规律与资源开发的规律;改造世界:城市建设与扶贫实践。  相似文献   
42.
拉赫玛尼诺夫的钢琴作品以它丰富的艺术表现力、浓郁的民族风格占据着重要地位。尤其是《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精巧的构思,动人的旋律,丰富的表现力,浓郁的民族风格,强烈的效果,超凡的音乐表现力得到了完美的结合。渗透着他对祖国深刻的、充满了悲情的爱。  相似文献   
43.
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成为跨国公司,进行跨国界的商业运作,企业的国界似乎日益模糊。跨国公司演化为"无国界企业"的趋势已经清晰可见。但凯雷收购徐工,可口可乐收购汇源,蒙牛所谓的"民族品牌危机",达能和娃哈哈的争端——这些商业案例表明,在中国,全球化和民族性的交汇引发的激烈碰撞表明了中国企业国界的存在。  相似文献   
44.
谚语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经验和智慧的结晶,它言简意赅、风趣幽默,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具有广泛的民间性,独特的民族性,语义的双重性和哲理性,语音上的和谐性等特点,是英语中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45.
杨茜 《价值工程》2014,(18):7-8
云南各族经过长期的迁徙后,形成了交错杂居的分布格局,民族民居在"地区性"与"民族性"共同作用下,呈现出同地域不同民族间的民居的相似与差异。以佤族干栏民居与傣族民居的对比研究为例,总结研究两个民族民居之间的异同,从而分析同地域不同民族民居的文化交融,归纳出影响住屋形式的因素。  相似文献   
46.
陈茂林 《魅力中国》2011,(14):343-343
20世纪初,意识流传入中国文坛,其在受西方影响的同时结合中国本土文学“异化”为东西方文化交融的产物,并且后期由于封建思想、落后经济、文学自身发展规律等多种因素走向了衰落。  相似文献   
47.
奚协 《江苏改革》2001,(2):30-31
中国目前正处在一个空间的城市化进程中,加快城市化的发展水平,不但要看城市的数量,还要看城市的质量,所谓城市的质量,不仅是提高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而且涉及到城市的富有个性的城市形象,而城市个性的形成,与该城市的地理,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密切相关,其中城市的文化含量和文化特征尤为重要,作为城市建设主角的建筑,更是一个城市文化含量和文化特征的具体体现,而这里所说的建筑,不仅仅指单个或群体的建筑物,而且包括常被人忽视的城市空间设计。  相似文献   
48.
周爽 《商场现代化》2009,(27):42-42
中国色彩历史文化主流地位的"中国红",体现了人们在精神和物质上的追求,中华民族正是通过对这一抽象色彩的喜爱和崇拜,表达了内心深处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探究"中国红"色彩的情感因素,进一步认识和分析"中国红"这一传统色彩的个性特征及其在设计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49.
针对中国现代绘画的各种思潮,从多角度进行评析,阐述了中国现代绘画须立足于本民族,才能寻找到具有强大张力及中国特色的现代语言.  相似文献   
50.
朱国春 《经济师》2007,(10):112-113
中国高等教育改革是在国际教育理念大系统的作用下进行的,大系统的作用和子系统的反作用,必将使高教在完成向新质飞跃后,促进国际教育发展。就我国高教自身来看,经过经济转型后,由自上而下地探讨教改新思路和进行改革实践,到上下共同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谋划,最终必将形成一个既有中华民族优良文化特色,又有国际教育理念的现代高等教育体系,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主向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