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张迪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4(7):21-22
通过对波兰尼的“个人知识”提出背景的分析,并结合国内外的研究,对其“个人知识”理论做了初步评析,认为波兰尼的“个人知识”实质是克服客观主义,消除科学与人文的对立关系,但具有一定的神秘主义色彩。同时阐明了波兰尼“个人知识”理论原则对当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赵国杰 《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12,(3):5-8,108
通过考查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三种划分标准,依据中文语境/语义将其梳理成递阶三层结构;发现半个世纪以来被学术界忽视的波兰尼是否已表达标准具有二维性,并以此为标准构造了表达/掌握知识分类矩阵模型,揭示出非波兰尼隐性知识和非波兰尼显性知识的客观存在性;利用表达/掌握知识矩阵重新剖析了知识生成/转化中呈现出的新机制、新途径、新方式,改进了野中郁次郎教授的SECI螺旋模型。 相似文献
13.
“缄默知识”的概念是英国著名的物理化学家和思想家波兰尼于1958年在《人与研究》一书中首次明确提出的。缄默知识(tacil kriowledge)是与显性知识(explicit knowledge)相对的。显性知识是指那些通常意义上可以用概念、命题、公式、图形等加以陈述的知识:缄默知识则指人类知识总体中那些无法言传或不清楚的知识。波兰尼的一个非常著名的认识论命题是,“我们所认识的多于我们所能告诉的”(We know more than we can tell)。 相似文献
14.
2008年冬,香港中文大学的政治学教授王绍光先生应邀来我所工作的中心作三十周年大型公开演讲。这是我们组织的该系列的第七讲,主题是波兰尼的《大转型》和中国的大转型。虽然我对波兰尼的《大转型》也有所了解,但经王先生系统的介绍之后,便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长话短说,该书中有一个说法令我印象颇深:伦理经济先于市场经济而存在。对此,我体会到波兰尼其实是说,市场经济不是存在于真空里面的,在特定政治环境、伦理规则之下生长起来的市场经济,一定会带有独特的烙印。 相似文献
15.
知识通常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它们的存在形态、作用原理、经济价值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对企业的影响也不一样,尤其重要的是隐性知识。隐性知识的概念是迈克尔·波兰尼首先提出的。他认为,能用文字和数字表示的知识仅仅是全部知识整体冰山的一角,大量的知识隐藏在冰山的下面等待人们去开发利用,即所谓的“知而不能言者众”。 相似文献
16.
波兰尼是制度经济学值得重视的代表人物这一,但波兰尼的制度经济学思想及其影响尚未受到足够重视。本对波兰尼的制度经济学思想做了 概要介绍。作认为,波兰尼的这经济思想及其方法,对于我国经济学界和社会科学界构建中国经济学和探索中国地色发展道路,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近来,阅读享有盛誉的经济史学家卡尔-波兰尼的《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看到了保护劳动者与建立劳动力市场之间的复杂关系。为了加深对二者之间关系的理解,在此介绍一下现代早期两者之间的一次反向 相似文献
18.
19.
经济和政治“彼此互相依存”,马克思和波兰尼都阐释了经济运行的政治属性。在方法论层面,马克思的“历史具体性”和波兰尼的“社会嵌入性”表明经济运行的政治属性是本质性的,也为理解和阐释经济运行的政治属性提供了方法论工具。基于马克思使用价值类概念对生产及再生产过程的分析、波兰尼使用虚拟商品概念对交换领域的分析,经济运行的政治表现可分别概括为阶级斗争和双向运动;具体情况多样并广泛渗入经济运行的方方面面;自由资本经济运行的政治和经济后果是剥削、分化以及非经济关系的消逝。作为政治表现,阶级斗争和双向运动也塑造了真实世界的经济运行。关于如何通过政治力量塑造经济运行,由于方法论的缺陷,波兰尼把反自由市场力量都归为建设性政治力量,这是不合适的,其推崇的社会保护运动也过于笼统;与之相对,马克思方法论的完善性、生产视角、对价值类概念的深度把握,使得他阐明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真正革命性以及社会主义方案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20.
经济全球化给中国经济和社会带来了福音,但从苹果公司中国供应商企业员工中毒事件,折射出跨国公司里劳资关系并未因经济全球化而得到多大的改善。通过分析苹果公司中国供应商员工中毒事件,以波兰尼的"嵌入"、"双向运动"理论为支撑,分析劳资双方的博弈得失,为改善跨国企业中我国劳工权益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