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财政金融   10篇
工业经济   4篇
计划管理   12篇
经济学   59篇
综合类   24篇
运输经济   1篇
旅游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40篇
农业经济   15篇
经济概况   30篇
邮电经济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科学评价农业生产技术效率是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前提。三阶段DEA模型在测算农业生产技术效率时会面临样本规模异质性问题,进而带来调整误差。本文从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环境效应和运气差异两个角度出发,基于修正的三阶段DEA模型,改进投入冗余的测算方式,改进后的环境效益模型和运气差异模型所测算2000—2013年我国农业生产技术效率更加科学、稳健。在此基础上,本文进而提出提高农业科学技术效率的策略。  相似文献   
22.
林下经济是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推进山区绿色高质量发展、实现“两山”理念的重要载体。本文基于里昂惕夫生产函数和最优生产决策理论刻画林下经济的经济效应、环境效应及其协同的理论模型,并通过对典型案例县的研究,对林下经济的经济效应与环境效应协同发展的理论机制加以印证。研究发现:第一,林下经济经营中,给定其他条件不变,当劳动力投入效率增加时,劳动力投入先增加后降低、林地投入单调递增,林下经济的经济价值也是单调递增,而林下经济的生态价值先增加后降低,林下经济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总和递增;第二,进一步基于扩展模型的分析发现,在适度经营规模下,林下经济产生生态反馈效应,经营主体不再单纯追求经济利润最大化,而是通过降低林地要素的投入来提高林地资源的生态反馈效应,从而提升环境效应,最终实现经济效应和环境效应协同发展;第三,浙江省松阳县的案例剖析表明,在政府的合理扶持下,依靠适度规模经营、生态化种植和三产融合能够实现林下经济的经济效应与环境效应协同发展。因此,林下经济作为“两山”理念的有效载体,应积极推广,通过科学有效经营,能够实现经济效应和环境效应的协同增长。  相似文献   
23.
Economic globalization has promoted the formation of 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 and correspondingly the high-quality environmental factors are reconfigured behind the physical commodities exchange. Export trade not only drives China's economic growth, promotes industrial upgrading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but also may have a negative impact on the environment. After reviewing and summarizing the existing relevant literatures, tire paper collects the required statistic data from 2003 to 2006 and uses the panel data model to measure the environmental effects of export trade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xport trade of Yangtze River Delta has a negative impact on the environment. When the variables of economic scale, economic structure areftxed, with the export trade growth of 1%, the industrial sulfur dioxide emission and industrial waste water emtsston will increase by 0.12% and 0.23% respectively. So we must pay serious attention to the negative effects, and promote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apidly through adjusting the export structure and strengthening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  相似文献   
24.
城市生态经济系统是一个由"环境-资源-生产-消费-环境"组成的物质循环系统,在这一物质循环系统中消费通过前后向关联,从生产到资源利用和直接向环境排放废弃物两个方向影响着城市环境.本文以山东青岛为例,利用多元通径分析模型,通过分析2001~2006年间居民消费结构变动与环境变量之间的关联度.来探讨居民消费结构变动的环境效应及其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25.
近年来,随着大宗农产品贸易的迅速增加,农产品贸易引起的资源与环境效应评价日趋凸显.为定量反映我国大豆供给变化的环境效应,本研究使用改进的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对我国1986~2009年的大豆供给的耕地足迹和能源足迹进行了定量测算,耕地足迹按照生产国单产进计算,能源足迹考虑了生产过程中化肥、机械投入和运输过程中的能源消耗.结果表明:(1)我国大豆供给的耕地足迹呈不断增加的趋势,且进口引起的耕地足迹增速大于国内耕地足迹增速; (2)化肥及机械投入的不同是导致我国及进口来源国大豆能源足迹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 (3)对不同生产国的大豆耕地和能源足迹的对比表明,我国生产单位大豆隐含的耕地足迹和能源足迹均高于其他进口来源国,从资源利用角度而言,大豆国际贸易提高了全球农业资源的利用率,保证了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6.
国际贸易的发展与全球环境问题联系极为密切,这一问题也成为当今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对国内外关于国际贸易的环境效应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和梳理,分析表明,在有关学者对这一问题做出大量富有成果的研究的同时,未来在环境指标的选定和统一、实证分析方法上仍需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27.
伴随着国际贸易的高速发展和人们环境意识的加强,国际贸易的环境效应引起整个社会的普遍关注。本文从国际贸易的环境负效应、正效应和正负效应并存三方面,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结论进行综述,并给出简要述评。  相似文献   
28.
康潇珊 《商》2014,(19):173-173
国际贸易对我国的影响不断增强,同时也给我们的环境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实现国际贸易与环境发展是一个崭新的话题,文章分析了国际贸易环境效益的基础上,针对规章制度、产业发展等方面提出了促进国际贸易与我国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9.
运用三阶段 Malmquist 指数方法对我国高技术产业2002-2010年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环境变量和随机因素对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影响,传统的 Malmquist 方法高估了我国高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技术进步指数及技术效率指数,运用三阶段 Malmquist 指数模型,剔除环境变量和随机因素之后,我国高技术产业在2002-2010年期间,全要素生产率呈现下降趋势,行业企业数和政府资助促进了高技术产业效率的增长,而 GDP 和科技机构数没有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以促进高技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30.
本文研究亚太自由贸易区(FTAAP)的经济与环境效应,尝试从经济、贸易与环境利益综合平衡的角度为中国的FTAAP战略提出建议。量化突出了削减非关税措施(NTMs)的影响,在GTAP9数据库基础上,通过CGE模型,开展多种政策试验。研究结果表明:FTAAP能够带动中国和区域内多数经济体贸易额、GDP、社会福利等的增加,有利于促进亚太地区经济增长;FTAAP对于中国的环境影响由规模效应主导,总体上增加污染排放,但削减NTMs方案情景和自由化中方案情景的结构效应可以促进中国行业结构优化,有助于减少多种污染排放。中国应积极推进FTAAP的建设与积极推进,将其作为实现在亚太区域经贸利益的重要抓手。中国不应排斥甚至应积极推动在FTAAP条文中设置环境条款和章节,在实现经贸利益的同时兼顾环境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