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76篇
  免费   94篇
  国内免费   38篇
财政金融   170篇
工业经济   299篇
计划管理   643篇
经济学   659篇
综合类   232篇
运输经济   15篇
旅游经济   27篇
贸易经济   613篇
农业经济   451篇
经济概况   397篇
邮电经济   2篇
  2024年   84篇
  2023年   334篇
  2022年   339篇
  2021年   311篇
  2020年   214篇
  2019年   220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149篇
  2016年   134篇
  2015年   133篇
  2014年   202篇
  2013年   191篇
  2012年   156篇
  2011年   183篇
  2010年   125篇
  2009年   134篇
  2008年   124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941.
把精益生产引入循环经济,旨在克服企业开展循环经济工作中出现的只"循环"不"经济"的现象。循环经济和精益生产具有一定的耦合关系,在实践中可以通过共同愿景、以"精益"促"循环"、构建"双流"模式,实现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实现减量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942.
黄土丘陵区生态环境脆弱,农民增收与生态恢复是该区域的2大主要需求。商品型生态农业能够使满足这2个需求的"行为过程"有机结合,实现产业与资源的耦合。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要素之间存在复杂的耦合关系,为此引入"结构方程模型"。通过对典型流域(村)124户农户资料的分析与建模,结果表明:农业产业对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耦合态势具有直接影响作用,即农业产业构成了农户商品型生态农业建设的主体,而"耦合态势"却决定了农户对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的认识;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农业资源、农户环境与农业产业具有两两相关性,且农业资源与农户环境的变化通过产业的发展传递并影响到农户生态经济系统耦合态势。这一结果与商品型生态农业的理念相吻合。为此,必须提高农户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感知程度,合理、有效的利用农业资源,促进产业与农业资源的优化耦合。  相似文献   
943.
基于2005-2015年海南省城镇化水平和生态环境发展的数据,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了海南省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状态的演变过程,结果显示:海南省城镇化水平呈现不断上升趋势,但生态环境综合指数变化却出现波动,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快于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海南省由城镇化滞后型转变为生态环境滞后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从中度失调发展到初级协调发展阶段.海南今后的发展要更加注重环境保护,使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44.
《经济师》2019,(5)
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是促进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更是提高城镇化质量的重要手段。以辽宁省14个城市为研究对象,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均方差赋权法和耦合协调模型,度量人口与土地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1)辽宁省人口城镇化水平比较平稳,城市建设面积在快速增长,但是土地利用效益较低,出现了下降趋势比较明显。(2)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处在耦合颉颃阶段,以高等强度耦合城市为主。(3)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度处于初级协调阶段和勉强协调阶段,城市比重很低,濒临失调和轻度失调阶段,城市所占比例很高,空间上形成了以沈阳、大连为核心的依次递减的空间结构。(4)协调度类型方面:沈阳和大连处于高水平协调区,盘锦处于次高水平协调区,鞍山和抚顺等6个城市处于较低水平协调区,丹东和朝阳等中小城市处于低水平协调区,人口与土地城镇化的协调类型上看,沈阳和阜新属于同步型,铁岭和朝阳属于人口城镇化滞后型,其余10个城市属于土地滞后型(本文分上、下两部分刊出)。  相似文献   
945.
中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人口集聚区,正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面临着产业转型升级的重任,研究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的耦合对于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在对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互动机理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中部地区84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利用灰色关联度和耦合度模型,定量研究了人口结构和产业结构的时空耦合。结果表明:①1993—2016年中部地区人口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耦合度整体上呈现"倒U型"趋势,经历了低水平耦合、趋向拮抗并最终走向协调发展的变化过程;②中部地区内部,湖北耦合度最高,河南耦合度最低,山西和河南耦合度变化趋势较为相似;③中部地区人口与产业结构系统耦合可以划分为协调型耦合、磨合型耦合、拮抗型耦合和低水平协调耦合等四种类型,不同地区耦合类型空间异质性明显,四种类型城市的比重为5.9%、16.6%、19.1%和58.3%;④人口与产业耦合度空间分布以低水平耦合类型为主,在空间上呈现出集聚特征。  相似文献   
946.
自新型城镇化概念提出并进行试点实践之后,在全国范围内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为我国城镇化进行的加深作出了突出贡献。而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深以及人们经济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显著提高,消费概念的升级,特色小镇逐渐兴起并迅速风靡全国。特色小镇与新型城镇化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二者相互促进又相互影响,新型城镇化建设为特色小镇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特色小镇建设为新型城镇化建设进行了重要补充。在二者繁荣发展的同时也面对着来自各方面的问题。本文立足于特写小镇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关系研究的角度,通过对二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索实际的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947.
文章基于耦合协调评价模型,对中国能源供需双侧绿色低碳发展的耦合协调水平进行了研究,报告了二者耦合协调水平整体偏低的现状。在此基础上,通过采用Kernel密度估计、Dagum基尼系数、空间收敛模型等方法,展开二者耦合协调水平的动态分布、区域差异及空间收敛特征的分析,反映出能源供需双侧绿色低碳发展耦合协调水平区域差距较大的问题,得出能源供需双侧绿色低碳发展耦合协调水平显著收敛的基本结论。最后提出完善市场体制机制、供需双侧共同发力等促进能源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48.
文章基于2011—2020年各省份数字乡村及农业生产的平衡面板数据,利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熵值法及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数字乡村与农业生产效率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农业生产效率逐年递增;数字乡村发展正处于平稳发展阶段;数字乡村与农业技术效率的耦合协调度不断提升,并呈现“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由“点状分布”逐步转向“片状分布”和“带状分布”。据此提出应建设优势专业区域、增强带状辐射效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49.
文章基于2009—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莫兰指数,实证分析绿色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国绿色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质量耦合协调度呈现波动增长态势;二者耦合协调水平存在地域差异,呈东部、东北、中部与西部地区依次递减态势;中国绿色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质量耦合协调度在空间上有明显的集聚效应。据此,提出完善绿色创新资源配置、优化绿色技术创新环境、提升绿色技术创新投入等实践建议,以有效促进绿色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质量协同推进。  相似文献   
950.
文章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及时空演化规律,并借助障碍度模型诊断关键障碍因素。结果表明: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呈现上升态势。就空间差异而言,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表现为“沿海地区高,内陆地区低”的空间分异特征;就时间演变而言,各省份主要呈现“橄榄球”型耦合分布状态。就障碍因素而言,产业兴旺为影响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发展的关键障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