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6篇 |
免费 | 0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财政金融 | 6篇 |
工业经济 | 2篇 |
计划管理 | 19篇 |
经济学 | 16篇 |
综合类 | 11篇 |
运输经济 | 2篇 |
旅游经济 | 1篇 |
贸易经济 | 18篇 |
农业经济 | 1篇 |
经济概况 | 4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1篇 |
2017年 | 2篇 |
2015年 | 11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6篇 |
2012年 | 10篇 |
2011年 | 7篇 |
2010年 | 10篇 |
2009年 | 3篇 |
2008年 | 10篇 |
2007年 | 12篇 |
2006年 | 1篇 |
2005年 | 16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2篇 |
1997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11.
当中国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参与者”在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方面取得两大奇迹时,习惯了冷战思维的美国在民粹主义思潮下发动了世界经济史上规模最大的“贸易战”。为进一步对中美贸易摩擦进行量化分析,文章通过新凯恩斯贸易DSGE模型对贸易摩擦政策进行模拟,分析加征关税、提高补贴、技术创新等政策冲击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在大国博弈的“两难困境”情况下,中美经贸关系的重构应超越任何一个地区或国家视角和理想的秩序观,构建有管理的竞合框架,减少贸易和投资保护,加强在产业链供应链、科技创新等领域合作。中国则需要在全球贸易格局调整和全球产业链价值链重构中,进一步加强不同层次、不同区域和不同主体间的合作,不断提升中国的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国际规则制定能力、科技创新引领能力,以更高水平开放推动中国经济更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2.
豁葡戳岁覆纂草鑫寒才才黯恕恕要有拜馨戛一葺二﹃一级﹄一碑晋一一挂型汉劝与货主联合,这是一种源头联台方式,把货主与港口的利益珠提在一赵从而确鹉裔巷即联合口货源的扮盆…头,广州港与新加坡港务集团合资的广州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则刚刚投人运作。(4)混合型。如大连港于199 相似文献
113.
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现状与我国应采取的相应对策窦莹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已有上百年的历史,进入90年代以来,它的发展有了明显的变化:一是国际直接投资取代国际贸易成了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体。据1996年联合国贸发会议年度报告称,1995年的跨国公司数目已达3... 相似文献
114.
为验证伙伴关系升级是否只是两国友好关系的一种象征,或者能否推动两国贸易的相互依赖,作者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对1993—2018年161个国家伙伴关系升级与对华贸易相互依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伙伴关系升级以及伙伴关系层级对一国对华贸易相互依赖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同时,伙伴关系升级的对象国是否为美国盟国具有显著的调节效应。与非美国盟国相比,和美国盟国的伙伴关系升级将会对对华贸易相互依赖产生消极影响。此外,作为控制变量的政体差异对一国对华贸易相互依赖的影响并不明显。以中国与韩国、中国与巴西的伙伴关系升级为案例考察其中的作用机制,可发现伙伴关系升级降低了关税及非关税等贸易壁垒,降低了政策变动的风险,明确了合作方向和重点合作领域,为双方进一步的合作提供了政治保障,从而推动了双边贸易的自由化与扩大化。这些发现说明伙伴关系升级能够有效加强双边贸易往来,同时不支持政体类型对贸易具有显著影响这一大多数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115.
石油安全从时间上表现为短期安全和长期安全,"战略石油储备"和"多元化石油来源"则成为我国石油安全的两个核心问题;石油供求问题,在产油国与需油国之间,具有一种在现实主义基础之上相互依赖的切实利益关系,这种国家之间在国家利益基础上的相互依赖是值得我们关注的. 相似文献
116.
中日经贸关系发展路向何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日两国作为一衣带水的邻邦 ,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交往中 ,既有密切的现实联系 ,又有历史的恩怨.从上个世纪 70年代开始 ,双方走上了贸易合作伙伴的道路 ,尽管一路崎岖 ,但内在互补性的巨大动力和人文地理优势使两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日益加深 ,经贸合作的程度日益加强、范围日益扩大.然而 ,近来由于人所共知的原因 ,两国政治关系出现了阴影 ,严重影响了双方的经贸合作 ,两国的经贸关系何去何从 ,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117.
在当前的大国博弈中,国家间密切的经济相互依赖关系在特定情形下不仅难以为两国政治关系保驾护航,甚至可能成为国家间矛盾的“导火索”。作者旨在探究当崛起国与霸权国进入以大国战略竞争为主导的阶段时,崛起国“以经稳政”政策所能发挥作用的限度、空间与效力,就此提出分析框架对“经济压舱石”理论进行重构,并通过对典型国家案例的研究剖析国家行为背后的逻辑,总结崛起大国面对与三类国家关系时“经济压舱石”失灵甚至适得其反的情形:一是战略竞争阶段的崛起国与霸权国的关系,二是地区主导权出现转移或松动时崛起国与区域大国的关系,三是崛起国同与霸权国价值观高度一致的亲密盟友的关系。相对而言,在崛起国同与其仅存在领土争议的国家之间,“经济压舱石”的有效性要高于三种情形,具有一定“以经稳政”甚至“以经促政”的余地。而对于世界大多数国家,中国继续策略性地开展经济外交仍具有较大作为空间,“以经促政”的效用明显。通过比较双边经贸关系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后的英德关系以及当前中国在与美国、印度、澳大利亚及周边大部分国家关系中扮演的不同角色,可以检验在大国崛起过程中“以经稳政”政策发挥作用的限度与效度,为中国经济外交的施展空间提出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