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7篇
计划管理   16篇
经济学   16篇
综合类   8篇
贸易经济   29篇
农业经济   3篇
经济概况   3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先想时候药而说到“看病难、看病贵”,人们首到的是挂号难、药价贵,其实很多我们去医院,花钱最多的地方不是是诊疗费。根据各地物价局公布的影像检查收费不完全统计,超导磁共振单个部位常规扫描平均在650元以上,最高可达1000元以上,用于早期癌症、心血管疾病检查的PET—CT扫描收费最高达12万元,直线加速器的一个治疗周期甚至高达3万元以上。  相似文献   
22.
论我国私人医疗卫生服务市场的特点、规制失当与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疗卫生服务资源应该由政府配置还是市场配置,这不能一概而论。应先对医疗卫生服务做适当的分类,然后采取不同的资源配置机制。对私人医疗卫生服务,只要根据医疗卫生服务市场的特点,清楚地认识到目前我国私人医疗卫生服务市场规制失当并加以调整,市场机制依然是较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可以从制度层面解决"看病难、看病贵"这一被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药品监控的意义和方法,为医院控制不合理增长的药品费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成立药品监控管理机构,建立药品监控制度等.结果和结论:药品监控可以减少大处方、滥用药,促进合理用药,降低药品费用.减轻病人负担,缓解"看病贵"问题,是现阶段医院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24.
看病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以政府统筹、部门联动,医院响应,医生主动的方法才能解决好这庞大而复杂的社会问题。本文从看病难看病贵根源作粗浅的分析,并提出简要的对策,实现看病不难、看好病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5.
面对看病贵就医难问题,近几年来,我市站在为全市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高度,坚持以人为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动力,不断抢抓机遇,在破解看病难、看病贵难题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取得了长足进展,但距群众的要求和期望还有一定差距,仍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26.
近年来,我国有关医疗服务质量的投诉,一直居群众备类生活投诉前列。“医患矛盾”是继“看病难、看病贵”之后的又一个医疗卫生领域难点话题。  相似文献   
27.
张智敏 《魅力中国》2010,(4):124-125
通过对乌鲁木齐铁路局(以下简称乌铁局)2004—2008年职工医疗保险数据资料的统计分析,针对企业参保职工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适时调整企业补充医疗保险(以下简称企补)政策,充分利用基本医疗保险与企业补充医疗保险政策的互补性,依靠企业补充医疗保险的强大保障作用,积极努力解决参保职工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缓解参保职工就医压力,有效拉动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出,盘活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防范医保基金沉淀多的风险。促进职工就医理念的转变。促进企业职工队伍稳定,体现企业补充医疗保险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8.
新华 《东北之窗》2010,(7):16-17
“看病难看病贵”成百姓心中的痛 “看病难”,主要是指“两头难”:到大城市大医院看病难;在偏远农村地区看病难。其根源是,医疗卫生资源在短缺的情况下,配置又不合理。  相似文献   
29.
"看病难、看病贵"是当前举国上下最为关注的民生焦点问题,而这一问题在农村表现得更为突出.本文即是本着这种理念,试图找出广大农村居民看病难、看病责的关键症结所在,并力求在此基础上为探求解决之道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30.
当前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症结主要在于因医疗资源和人才的垄断导致缺乏竞争,加之医疗体制不健全,医疗立法还存在很多的缺陷.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主要途径是要通过提高医疗保障覆盖面、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和改革就诊制度等措施,加大医疗服务事业的建设力度;通过通过完善人事制度改革和人才的培养,加强医疗队伍建设;过确立看病预约制和引入“家庭医生”理念,树立医患服务新理念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