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885篇
  免费   134篇
  国内免费   104篇
财政金融   5730篇
工业经济   1694篇
计划管理   9498篇
经济学   7000篇
综合类   2925篇
运输经济   452篇
旅游经济   34篇
贸易经济   5139篇
农业经济   3886篇
经济概况   11584篇
信息产业经济   46篇
邮电经济   135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249篇
  2022年   427篇
  2021年   608篇
  2020年   630篇
  2019年   466篇
  2018年   247篇
  2017年   434篇
  2016年   469篇
  2015年   678篇
  2014年   1937篇
  2013年   2106篇
  2012年   2772篇
  2011年   2858篇
  2010年   2709篇
  2009年   3490篇
  2008年   5080篇
  2007年   6016篇
  2006年   6018篇
  2005年   2483篇
  2004年   962篇
  2003年   1140篇
  2002年   1005篇
  2001年   817篇
  2000年   606篇
  1999年   333篇
  1998年   338篇
  1997年   349篇
  1996年   304篇
  1995年   345篇
  1994年   459篇
  1993年   638篇
  1992年   271篇
  1991年   219篇
  1990年   190篇
  1989年   164篇
  1988年   56篇
  1987年   57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16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22篇
  1979年   4篇
  1958年   3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社会主义必然要建立在高度的物质技术基础之上,科技越进步对社会主义就越有利;社会主义事业的最终实现和最终命运都与科技进步紧密联系在一起;社会主义者历来高度重视和欢迎科技进步;把社会主义与科技进步对立起来的论调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32.
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关系到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而社会保障事业的健康发展,必须依靠强有力的外部监督约束机制做保证。现阶段如何实现有效、公正和全面的社会保险基金外部监督管理,笔者从以下几个层次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3.
何焱 《中国纺织》2004,(5):102-103
据最新消息表明,中共中央建议将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经济发展的内容写进宪法,并在‘实行监督和管理'前加了‘依法'二字,这表明中国共产党对于非公经济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重要意义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完成了一个历史性的重大飞跃,对非公经济在政治上更加放心、发展上更加放手、政策上更加放宽.  相似文献   
34.
论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基本性质及政策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住房公积金制度,是指城镇在职职工在其工作工工资收入的一定比例逐月交存,全部归职工个人所有,记入职工个人的住房公积金帐户,由住宅资金...  相似文献   
35.
陈林 《上海改革》2004,(3):34-37
本文通过对现代市场制度的体系结构、一般特征、产生条件的研究,总结了市场制度的一般规律和共性,提出把市场培育发展同现代市场制度的建设紧密地结合起来,把吸收和参照西方发达国家的市场制度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结合起来,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的现代市场制度的目标体系。  相似文献   
36.
37.
进城人口的户籍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存的“城镇户口”并不是进城人口户籍制度改革的目标模式,应寻找新的、符合现代社会基本要求的户口管理制度。户籍制度改革不能仅改户口性质这一符号,而应致力于做好建立新型户口管理制度的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38.
39.
文章论述了配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指出发展配送必须适合我国国情.必须与生产资料市场的培育相结合.同时还应该处理好与科技和金融的关系。  相似文献   
40.
黄卫平 《特区经济》1997,(12):12-13
<正>一、使“初级阶段理论”从策略选择发展为战略选择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需要解决这样的问题,那就是如果将来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了,进入了更高的历史阶段,是否还将重新再来实践过去那种“计划产品经济”模式的“社会主义”及其种种政策?或者说实际上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否只是“初级阶段”的权宜之计?很显然这样的问题不解决就不可能从根本上铲除极左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