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44篇
计划管理   4篇
经济学   2篇
综合类   4篇
贸易经济   6篇
农业经济   2篇
经济概况   14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51.
翁建文  泰渊 《金融会计》2013,(10):20-24
2006年12月18日,人民银行总行在北京、上海等城市成功试点运行了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在试运行成功的基础上,2007年逐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上线。系统通过跨区域全国交易、电子信息、票据截流、影像传输、无纸化清算票据款项,突破了支票原有的同城清算模式,实现支票在全国流通。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的推广运用对我国现代金融市场建设,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和广大企事业单位资金清算方式变革起到了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因此,研究如何保障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高效、稳定、安全运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退票问题对全国支票影像交换业务正常运行产生的负面影响及应对对策进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52.
空头支票违反了正常的票据结算纪律,扰乱了金融秩序,不利于我国金融体制的深化改革,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制止空头支票的签发。  相似文献   
53.
喜欢欧美剧、港台剧的人一定不少,那么,相信对以下场景应该不会陌生:某人掏出随身携带的个人支票簿,大笔一挥签上自己的姓名,然后潇洒地撕下一张,一次支付或者一笔欠债就此了结。事实上,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类似的场景已经不再仅仅是电视剧里耍酷的桥段,个人支票已经逐渐成为  相似文献   
54.
我国现行票据立法对空头支票的法律效力从不同的角度作了原则性规定,但囿于诸多问题,使得空头支票管理上的"空白"长期难以消除。建议:扩充《票据法》第87条"空头支票"的内涵和外延;完善出票人签发空头支票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确定合理的行政处罚标准;确立人民银行的行政处罚主体资格,完善行政处罚程序。  相似文献   
55.
对签发空头支票行为实施行政处罚是基层人民银行的一项重要工作职责。本文分析了基层人民银行对签发空头支票行为实施行政处罚工作中突显的执法问题,并结合实际,就如何进一步完善此项工作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了具体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56.
《中国工会财会》2005,(11):56-56
为保护持票人的合法利益,提高社会信用,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应依法对签发空头支票、与预留银行签章不符的支票(以下简称签发空头支票)的违规行为实施行政处罚。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57.
人民银行对签发空头支票行为的处罚,程序繁复,工作量大,再加上各金融机构所提交的报告书格式不一。开发“空头支票处罚系统”显得尤为必要。本文重点阐述了空头支票行政处罚系统的体系结构、实现过程、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8.
一、空头支票的现状 空头支票是单位签发的支票票面金额超过其在银行存款的余额或透支限额而不能生效的支票。签发空头支票是套用银行信用,破坏结算纪律的行为,不仅会损害持票人的合法利益,影响支票的使用和流通,而且还会影响结算资金汇路畅通以及经济、金融秩序。  相似文献   
59.
张邦巨 《金融研究》1981,(10):50-54
五、承兑和保证业务 <一>远期信用状和承兑汇票约在1976年,台湾各大银行为便利厂商在省内采购原料、物资,配合当局建立货币市场,相继开办省内远期信用状业务,并和承兑汇票结合起来。买卖双方经洽妥同意延期付款后,由银行介入,以银行信用代替买卖双方的信用,以保证买方收妥物品后履行付款义务。远期信用状是产生银行承兑汇票的凭藉。采取这种做法,对买方可以延期付款,便于资金调度;对卖方由于所产生的银行承兑汇票,可以背书转让,或在货币市场贴现,方便筹措资金。其做法和规定是:买卖双方订货后,由买方向银行申请开发信用状,银行将开发的信用状通知卖方,卖方一面向买方发货,一面签发由开发信用状银行承兑的汇票,银行承兑后,  相似文献   
60.
【美国《华尔街日报》10月19日】8月底,14位专家学者曾联名上书中国国土资源部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议进行“二次房改”来解决中等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淮表示,尽管未来住房保障体系重心要有所上移,即从保障最低收入群体转向保障中低收入群体,但不论短期计划还是“十二五”规划中,都没有“二次房改”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