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808篇
  免费   283篇
  国内免费   111篇
财政金融   17503篇
工业经济   2262篇
计划管理   7304篇
经济学   7270篇
综合类   2555篇
运输经济   289篇
旅游经济   45篇
贸易经济   9005篇
农业经济   4307篇
经济概况   6484篇
信息产业经济   55篇
邮电经济   123篇
  2024年   501篇
  2023年   1694篇
  2022年   1687篇
  2021年   1507篇
  2020年   1183篇
  2019年   1284篇
  2018年   416篇
  2017年   869篇
  2016年   1059篇
  2015年   1436篇
  2014年   2983篇
  2013年   2905篇
  2012年   3451篇
  2011年   4091篇
  2010年   3774篇
  2009年   3618篇
  2008年   3665篇
  2007年   2574篇
  2006年   2152篇
  2005年   2234篇
  2004年   2544篇
  2003年   2816篇
  2002年   2113篇
  2001年   1654篇
  2000年   1484篇
  1999年   426篇
  1998年   461篇
  1997年   413篇
  1996年   363篇
  1995年   312篇
  1994年   312篇
  1993年   233篇
  1992年   235篇
  1991年   313篇
  1990年   248篇
  1989年   106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6篇
  1958年   10篇
  19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21.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煤炭能源需求不断增加,必须非常重视。针对于开采技术而言,要采用先进技术才能提高效率和质量,绿色开采具有污染小、排放低、效率高、耗能少的特点,能够节约成本,取得更好的效果。文章先介绍重要意义,进一步论述具体技术及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在不断完善中取得最佳的社会经济效益,从而保证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2.
23.
《企业经济》2019,(2):35-42
绿色信贷发展潜力依旧巨大的背景下,从一个新的视角去探究银行、企业间的绿色信贷借贷关系,对于进一步促进绿色信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从互惠性视角出发,分析绿色信贷借贷关系中的互惠性因素,在此基础之上构建银行、企业的互惠性基础博弈模型,通过引入政府这一主体对互惠性基础博弈模型进行拓展。研究结果表明:银行应当与企业培养正的互惠性借贷关系,并尽可能避免负的互惠性借贷关系;银行、企业实施绿色信贷所取得的经济效益与对方给予自己的互惠性程度呈同方向变化;行业自律组织和政府的存在,可以有效保证正的互惠性借贷关系的形成。因此,要形成正的互惠性借贷关系,不仅要完善国家或者行业自律组织的相关制度体系,还要培养银行和企业内部的互惠性意识。此外,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动态信息共享平台等都是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24.
本文考察下调小微企业债权风险权重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的银行信贷供给诱导有效性及其贷款损失准备计提会计准则规范影响的协调性。研究发现,下调小微企业债权风险权重的资本监管规则实施对银行小微企业信贷供给具有显著诱导有效性,但已发生损失模型下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对此具有削弱作用,其削弱路径主要来自会计信息的风险信号传递调节效应,与资本约束中介效应无关。进一步研究发现,相比其他银行,市场竞争力较弱的银行、以市场景气度较高小微企业为主要信贷投放对象的银行,具有更为显著的资本监管诱导有效性及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削弱效应,显示提高相关制度协调性并充分发挥市场激励作用,有助于进一步缓解小微企业"信贷配给"现象。  相似文献   
25.
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林业经营改革,创造具有绿色创新思维和价值取向的林业经营机制,真正实现林业富民、惠民、安民的经营改革目标。武平县始终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林业经营机制改革的全局,通过多种举措创新林业经营机制,有效解决了林业经营的三大难题。  相似文献   
26.
27.
28.
29.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