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2.
“我从山中来,带来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胡适先生的这首轻盈如飞的小诗原名名《希望》。词中没有一句直抒家乡之念,可人们总是把它当作思乡之曲。胡适为何独钟兰花?在徽州,在胡适的故居,也许可以找到答案。 相似文献
33.
周亚孟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2):70-73
胡适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个有重大影响的人物.他的政治思想是自由主义,通过<努力周报>可以窥见他自由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34.
35.
刘佰合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4(1):85-87
梁启超与胡适关于年谱的理论与思想在年谱体例、年谱中的批评、年谱的价值、年谱与传记的关系等方面,既有共通之处,亦有相异甚至对立的地方,共同促进了年谱体裁的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36.
胡适是20世纪中国自由主义的杰出代表人物。他提倡的自由主义是以个人主义为基础的,而对胡适个人主义思想的评价在学术界是见仁见智的。有学者认为胡适的个人主义思想是完全出自私利的,也有学者认为胡适的个人主义思想并不是为了谋求一己之利的单纯的唯我主义,还有人认为胡适的个人主义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是不切实际的。以上观点或多或少存在着对胡适个人主义思想的误读,所以应该在全面分析胡适个人主义思想的基础上阐释其观点的实质,并给予尽量公正的评判。 相似文献
37.
38.
20世纪20年代,学界针对胡适开出的“国学书目”,展开了一场争议。这次争议不仅涉及到当时刚兴起的整理国故运动,且与同时发生的“科学与人生观之争”也有关联。 相似文献
39.
事实证明,胡适的确是民国文人中最温和谦逊的一位。1923年5月,胡适来到上海,主动致信郭沫若、郁达夫等人,以期表达敬意,消除恶感,并建立新的友谊。三天后,郭沫若请胡适吃饭。酒醉微醺,胡适再次显示了"老好人"的诚恳和文人的坦诚,说了好多贴心话,胡郭二人,自此捐弃前嫌。 相似文献
40.
为政府做诤友,这是胡适的政治定位,也是他一生政治活动的写照。作为中国自由主义先驱与大师的胡适在大陆学界耳熟能详,其实胡适先生的学术人生并不仅仅只是传播自由主义,反极权主义也是其学术人生极为重要的一部分,这个部分胡适的著作大抵以英文发表。胡适与国民党的关系要追溯到1920年代甚至更早,1919年,胡适在上海经蒋梦麟介绍与孙文会面,后来与国民党人文、书往还,撰文评介孙文学说等。1922年,胡适提倡好政府,电告孙文结束护法战役,被国民党人痛批,两者关系暂告一段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