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3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24篇
经济学   11篇
综合类   7篇
贸易经济   24篇
农业经济   3篇
经济概况   29篇
信息产业经济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31.
良知     
朱彦体 《中国西部》2011,(4):116-117
在学术腐败已成为一种"时尚",且给人带来"审丑疲劳"之时,有仁者再度呼吁"板凳须坐十年冷,文章不着一字空",渴盼以此规劝"不端",还学术以神圣;在学校已过度行政化,且可能让校园"渐行渐远渐无‘书'"之时,有智者再度主张校园应有"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希望由此解除"弊端",还教育以崇高。其实,现时学校的"疾垢"绝不只是学术腐败和过度行政化,  相似文献   
32.
当前世界各国在关注经济发展的同时,越来越将注意力转向国民幸福问题,中国政府对此问题的重视程度也不断加强,温家宝就曾经指出“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将提升国民的幸福感作为一项涉及民生的重要工作.那么,“以心为本”的经营管理就显得非常重要,且成为许多企业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3.
发现良知     
仁力 《人力资源》2007,(11S):3-3
政治家主张“峰会”,企业家热衷“对话”,学术界时兴“论坛”,传媒界流行“改版”,演艺圈忙着“选秀”……倾情介入“制造声音”的人士大都是拥有话语权的“社会动力层”,压根就没有务工者们啥事。  相似文献   
34.
叶圣梅 《金卡工程》2008,12(11):128-128
"致良知"是王阳明全部学说的核心和基础,在此良知上升到本体高度,有多层次规定,是心之本体,善恶的产生,是非的标准及其道路是为善去恶,致良知以"天地万物本吾一体"的观念为其出发点和归宿,良知的发用流行是一先后远近向外推行的道德修养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35.
良知是王阳明心学的核心思想。"良知"就是知善知恶、是非之心,"致"就是推及、实行。因此,"致良知"有体认良知和实现良知两层内容。体认良知即本人的自我修养,实现良知则是思想和情感见之于行为。如果是没有经过体认和实现的良知,就等同于没有良知;换言之,若没有良知何以致良知,这就是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思想。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教师职业所特有的良知即为师德。师德也是教师的职业道德,自教师职业出现就伴随存在。韩愈讲教师,有"传道授业解惑"之说;陶行知讲教师,有"千教万教教人求真"之谈。  相似文献   
36.
王阳明生活的朝代世风浮躁,所以王阳明提出"致良知"来唤起人们心中的良知,现代高职学生信仰迷茫需要寻求德育新方法,王阳明"致良知"的工夫主要有事上磨练、格物致知、知行合一,这些思想有助于我们从中探求高职学生德育工作的新途径。学校要着力培养学生亲力亲为、勇于担当的"事上磨练"精神;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格物致知"精神;务实事功、身体力行的"知行合一"精神。  相似文献   
37.
陈晶 《中国广告》2011,(8):138-138
传播,是一个媒体人的职业禀赋,而运用传播唤醒、维护社会良知,则使媒体人真正成为一个大写的人。  相似文献   
38.
耿定向倡导良知学说,以"贵术"为导向",不容己"为方式,开始了一系列尝试。  相似文献   
39.
和讲究精准的英语相比,中文表达有时候略显笼统,很难讲到点子上。比如说,2008年的流行词“山寨”,如何向外国同行解释,确实让专攻英语的笔者头疼不已。求助权威,发现英文版《中国日报》干脆就用汉语拼音“shanzhai”再加上一些注释了事。  相似文献   
40.
时代哨兵     
记者首先是一个职业,采访、观察、记录,要说事实不能说假话;而又让其超越一个职业的,则是记者本人的社会良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常务副院长高钢教授总结得很好,“真正的记者就是以守望公众利益为目的,忠实、迅捷地向社会报告事件真相的新闻工作者“。不难看出,一个真正的记者要能辨别是非、追寻正义,这犹在记者的专业能力之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