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8篇
  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26篇
工业经济   5篇
计划管理   86篇
经济学   66篇
综合类   198篇
运输经济   2篇
旅游经济   3篇
贸易经济   127篇
农业经济   4篇
经济概况   121篇
信息产业经济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隐喻是一种语言现象,同时也是一种认知现象,且与人的思维方式于认知方式密切相关。立足于认知语言学,从日语惯用句的角度理解和阐释隐喻。帮助学习者更好地记忆和理解。  相似文献   
22.
幽默和笑话有概念上的区别,笑话是滑稽言谈本身,幽默在这里则被作为心智和性情层面上的概念来看待。幽默逗人发笑没有异议,但幽默作为一种更宽泛的东西,有什么内在特性让人发笑?本文试从幽默区别于笑话的深层语言内涵、幽默包含的逻辑上不协调的因素、人物心理同幽默致笑间的关联等几个方面解读幽默好笑的原因。  相似文献   
23.
白玲 《魅力中国》2011,(8):223-223
颜氏家训作为一篇以“整齐门内,提撕子孙”为写作目的的文章,却有诸多内容涉及到语言规范化的问题,不仅仅可以解释为颜之推是个饱学之士,对当时几乎所有科学都有所涉猎,也可从中得出即使在混乱的南北朝时期,掌握规范的汉语同提高社会地位依然是密不可分的关联。本文从社会语言学等方面以颜氏家训为材料分析社会地位与标准化汉语之见的关系。  相似文献   
24.
商务谈判是一种交际活动,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谈判双方需运用良好的语言表达技巧来清晰、准确地表达各自的立场、观点,在协商过程中巧妙说服对方,最终达成意见的一致,良好的谈判效果充分表现在谈判的语言、策略及方法的运用上。本文从社会语言学、语用学角度出发,对商务谈判语言特点及语言表达技巧的运用进行研究,使得商务谈判语言具有规范性、策略性。  相似文献   
25.
苏焕莉 《价值工程》2011,30(25):178-179
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模糊语言广泛存在于人们的言语交际中。本文主要从认识语言学、修辞学和语用学的角度探讨模糊语言的基本特点、产生原因、语用功能及在模糊语言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6.
<正>自从"中国语言经济学论坛"第一届会议于2009年10月24日由山东大学成功主办以来,语言经济学在中国的研究有了重要进展,队伍在扩大,研究领域在扩展,研究水平在提高。为了进一步提升语言经济学理论与应用的研究水平,促进经济学与语言学的交叉研究以及学者间的交流与合作,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语言经济研究所将联合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战略研究中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新疆大学经济学院、《制度经济学研究》杂志社等单位,在山东大学举办第二届中国语言经济学论坛。  相似文献   
27.
into的核心意义来自其中心意象图式。通过隐喻机制的作用,意象图式得以扩展,实现了into从空间范畴向"范围"、"状态"、"时间"、"转变"等抽象范畴的辐射,由此延伸出大量的隐喻意义,形成了into多种语义的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28.
文章通过对有关研究会话分析在法庭庭审中运用的一系列文章的对比分析,旨在通过分析CA在国内法庭语言研究中的运用情况,指出一些现存的对会话分析方法误用的现象,对会话分析的基本内容及研究方法进行简要介绍,并指出还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9.
介绍了中式英语,以及中式英语和中国英语的区别。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汉语思维的各种特点,以及它对中国的英语学习者的影响,从独特的角度分析了中式英语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30.
叶姝 《中国市场》2011,(10):79-81
网络购物过程中商家与顾客的称呼语使用体现了语境的特殊性以及当今社会文化的多元性,通过分析网络购物称呼语与使用者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和职业等社会变量之间的关系,对其规律与特点进行考察与归纳,并与传统购物过程中称呼语的使用情况进行对比,揭示社会变量在不同语境中的作用与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