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70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12篇
财政金融   899篇
工业经济   125篇
计划管理   1038篇
经济学   1180篇
综合类   525篇
运输经济   17篇
旅游经济   10篇
贸易经济   1231篇
农业经济   917篇
经济概况   1892篇
信息产业经济   10篇
邮电经济   9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121篇
  2022年   172篇
  2021年   288篇
  2020年   296篇
  2019年   210篇
  2018年   88篇
  2017年   139篇
  2016年   176篇
  2015年   214篇
  2014年   499篇
  2013年   483篇
  2012年   574篇
  2011年   598篇
  2010年   474篇
  2009年   526篇
  2008年   620篇
  2007年   544篇
  2006年   529篇
  2005年   403篇
  2004年   236篇
  2003年   154篇
  2002年   130篇
  2001年   108篇
  2000年   82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借助于实际抽样调查的数据资料,对城镇地区贫困人口的特征进行了研究.我国现阶段城镇地区的贫困人口具有较为显著的人口学和社会经济特征.应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缓解城市贫困.  相似文献   
992.
近20年非缴费型养老金的地位和影响力不断增强,引起了很多发展中国家的高度重视,巴西非缴费型养老金因为建立时间较早且覆盖面宽广而备受关注。巴西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非缴费型养老金不仅扩大了养老金覆盖面,而且在解决老年贫困问题的时候提升了老年人的经济地位,同时也开启了财政补贴再平衡进程。更重要的是,这些事实给中国"城乡居保"未来发展和完善提供了有益的思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993.
近年来,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状况的改善成效明显。但是针对"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的教育帮扶措施仍有较大改善空间。基于相关文献提出以"教育帮扶"助力"靠教育扶贫",并设计政策过程视域的教育帮扶分析框架。通过对贵州贫困地区教师、教育管理人员等调研,分析我国教育帮扶领域中的识别、帮扶、监督、考核及问责机制中的困境:受益对象识别不精准,协作式教育帮扶效率不高,监管力量薄弱,考核机制不健全,问责机制失衡。提出教育帮扶的路径优化对策:完善识别机制,明确教育帮扶对象;创新帮扶机制,提高教育扶贫效果;转变考核理念,发挥考核激励作用;创新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水平;规范问责过程,树立问责威信。  相似文献   
994.
赵军雷 《开发研究》2020,(6):152-160
贫困问题长期制约着西部地区社会的全面发展。纵观西部地区贫困状况和社会工作在西部地区贫困治理中的不同实践,首先从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服务提供者和外部环境三方面提出了社会工作参与西部地区贫困治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分析指出相对贫困治理中社会工作参与西部地区贫困治理应从服务区域、功能定位、服务方法、贫困内涵、贫困致因、反贫困理论、分析维度等方面进行视角转换,发挥社会工作在西部贫困治理中的优势和作用。最后,从行动理念、目标策略、服务领域、自身能力建设、制度建设5个方面对社会工作参与西部地区贫困治理的实践框架进行了构建。  相似文献   
995.
张美庆 《辽宁经济》2020,(12):20-21
进步主义时期美国经济飞速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但在这一过程中美国社会也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由于巨大的物质财富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中,导致贫富差距愈加严重,社会问题日益凸显,穷人面临恶劣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这不仅对其身心健康造成威胁,也给美国社会带来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996.
邹薇 《世界经济》2005,28(2):34-47
改造传统农业经济,促进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增长轨道转型是经济发展的主题之一。本文研究认为,传统经济转型的关键在于提高人的经济价值,增强人力资本投资,在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之间形成良好的匹配。传统经济转型可以沿着多种路径展开,中国农业经济整体上正处在经济起飞前夕,而农村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了各地区农业经济转型路径的差异。农村贫困的根源不是收入或消费的匮乏,而是由于教育、社会保障、健康和机会等方面的贫困而导致的“能力贫困”。  相似文献   
997.
准确把握农村集体经济的减贫效应对我国2020年后开展相对贫困的治理工作有重大现实意义.本文在区分客观和主观相对贫困的基础上,评价了农村集体经济在减少相对贫困方面的效果并探索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农村集体经济能够显著改善农户的客观相对贫困,但同时却恶化了农户的主观相对贫困.究其原因,农村集体经济主要通过改变农户的多维贫困...  相似文献   
998.
我国在2020年将消除绝对贫困,之后的扶贫工作重心将转向解决相对贫困。基于CHFS2017数据对153个地级以上城市的相对贫困水平进行刻画,在此基础上运用probit方法实证研究数字金融对相对贫困的减缓效应,并利用中介效应模型进行机制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居民相对贫困比例较高,且存在着区域不均衡和城乡不均衡。中西部地区相对贫困比例高于东部地区,农村地区相对贫困比例远远高于城镇地区;数字金融能够明显减缓相对贫困,其减贫效应存在区域差异和城乡差异。数字金融对中西部地区的减缓效果要高于东部地区,对农村的减缓效果要高于城镇;数字金融可以通过促进居民创业、缓解信贷约束和化解农业风险来减缓相对贫困。  相似文献   
999.
我国扶贫工作重点已进入新阶段,从消除绝对贫困向缓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相对贫困转变,从解决收入贫困向解决多维贫困转变,从重点解决农村贫困问题向统筹城乡扶贫转变。能源是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能有效反映福利水平。了解我国城镇家庭能源消费的基本特征、准确测度能源贫困水平与分布,有助于为今后扶贫工作提供资料基础和科学管理依据。本文构建消费者能源消费决策分析框架,并运用第一次中国家庭能源消费调查数据,考察居民收入与能源消费之间的关系,并对中国城镇家庭能源贫困状况进行测度。研究发现,居民收入与能源消费之间存在S型非线性关系,能源价格、家庭特征、地域特征等因素在能源消费决策中都发挥重要影响。我国城镇家庭相对能源贫困较为严重,主要表现为能源可支付性问题。能源贫困率在20%左右,其中电力贫困程度更为严重,超过25%。家庭收入增长、户主受教育程度提高、城市电力基础设施的普及、城市环境规制水平的提升会显著降低城镇家庭陷入能源贫困的可能性,而电力价格上涨会显著增加城镇家庭陷入能源贫困的概率。  相似文献   
100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在城市却形成了一个规模可观的贫困群体,这一群体的数量和规模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造成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贫困人口的能力和权利双缺失。能力缺失表现在就业或再就业能力、发展能力和维权能力的缺失;权利缺失表现在城市贫困人口能享受到的权利供给不足、现有权利的分享机制不公平,以及维护弱势群体利益的规章制度执行不力等方面。解决中国城市贫困问题应该从能力补偿和权利还原两个方面来进行,既要针对贫困人口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些有利于弥补其能力不足的优惠和倾斜政策,又要构建一个能够使贫困群体分享各种权利的公平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