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85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30篇
财政金融   1317篇
工业经济   1063篇
计划管理   2190篇
经济学   2820篇
综合类   1136篇
运输经济   82篇
旅游经济   28篇
贸易经济   2197篇
农业经济   1560篇
经济概况   4160篇
信息产业经济   30篇
邮电经济   85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97篇
  2021年   117篇
  2020年   104篇
  2019年   108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120篇
  2016年   163篇
  2015年   293篇
  2014年   700篇
  2013年   843篇
  2012年   1096篇
  2011年   1104篇
  2010年   929篇
  2009年   955篇
  2008年   1176篇
  2007年   1015篇
  2006年   1076篇
  2005年   1207篇
  2004年   1272篇
  2003年   1767篇
  2002年   691篇
  2001年   465篇
  2000年   349篇
  1999年   138篇
  1998年   116篇
  1997年   110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80篇
  1990年   65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回顾贵州省农村改革与发展的历史,犹如一个个纪实电视镜头清晰地呈现在眼前,引发出一层层激动人心的波澜。 改革与发展,是当今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两大主题。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以推行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为标志,拉开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改革的历史进程表明,我国的全面改革首先是从经济体制改革开始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是在农村突破  相似文献   
992.
贵州柞林资源丰富。充分利用现有柞林资源,加大力度开发柞蚕生产,使这一丰富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对繁荣贵州山区农村经济,加快“少、边、穷”地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有着深远意义。 一、贵州种柞养蚕的历史与现状 贵州柞蚕分布于黔北、黔西、黔南等20多个县,以黔北为主。1911年为最盛时期,年产茧  相似文献   
993.
实施产业集群战略,加快区域经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集群是一种世界性的经济现象,是提高国家和地区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产业集群是指大量相关企业及其相关支撑机构,按照一定的经济联系(通常以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在特定的空间上集聚,形成一个类似生物有机体、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经济群落。具有集中性、地域性、关联性等三个明显特征,核心是其内部的共生机制。大力发展产业集群,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是内蒙古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94.
陈春燕 《北方经济》2005,(10):41-43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因征地造成的农民生活水平下降、就业得不到保障等问题日趋严重.在一些地方,政府强制性征地、克扣法定补偿、推诿就业安置引发的上访和群体性事件逐渐增多,给农村稳定造成隐患.一些失地农民沦为种田无地、就业无岗、低保无份的"三无游民",既生活在城市的边缘,又生活在农村的边缘,成为"边缘人口",在就业、子女入学、社会保障等各个方面都受到歧视.农村税费改革之后,土地矛盾已成为农民上访的头号焦点.  相似文献   
995.
中国城市化的背后--农业的潜在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的实质含义是人类进入工业社会时代,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渐下降、非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步上升的发展过程.与这种经济结构的变动相适应,乡村人口比重逐渐降低,城镇人口比重稳步上升,居民的精神面貌和人们的生活方式逐渐向城镇性质转化和强化.2000年中央提出<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各地掀起"城市化"和"工业化"甚至是"经营城市"的浪潮,致使大量的农业用地转为非农用途,同时产生了大量的失地农民,形成了四千万的失去土地又没有社会保障的农民存在,严重阻碍了城市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996.
东北产业结构的逆工业化变动特征及转型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实证研究中发现改革开放以后东北产业结构的变动呈现出逆工业化的特征,这种特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三次产业就业结构变动的逆工业化,表现是农业劳动力构成没有随着工业化的推进降低,反而是工业劳动力构成下降,而从工业中转移出的劳动力不是流向服务业,而是倒流回农业中去;二是农业的发展仍然以传统农业为主,乡村工业化处于停滞甚至倒退状态;三是工业内部仍然按照重重-轻轻的轨迹发展,重工业内部结构没有改变,仍以采掘业和初级加工业为主;四是服务业是在一种低水平上的扩张。针对东北的这种逆工业化产业结构变动的特征,本文认为不能就单个产业内部谈调整,而是应该将三次产业看成一个整体,进行总体上的转型,构建一种和谐发展的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997.
日本确立"产业内分工体系"对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日本提出的构筑中日“产业内分工体系”的讨论一度十分热烈。这是日本跨国公司为了配合我国加入WTO的服务市场开放时间表,确立其“中国市场战略”的重要举措。探寻日本确立“产业内分工体系”的原因,明确“产业内分工体系”的特征,并探讨我国的应对策略等,是增强我国产业发展的应变能力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98.
近年来,有关产业空洞化问题的讨论在日本再次形成高潮,并与“中国因素”联系在一起。而分析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增长与日本进出口和就业的关系得知,“中国因素”不仅不是日本产业空洞化的祸首,反而是新一轮景气回升的重要动力.中国因素加快了日本逆工业化进程,尽管使日本制造业失业人数增加,但导致日本产业空洞化的真正原因是服务业过多的规制和劳动力市场缺乏弹性,使逆工业化过程中制造业释放出的失业人员不能向服务业进行有效转移。  相似文献   
999.
工业化道路这个话题是从实际经济工作中提出来的。根据别人和我们自己的历史经验,党的十六大提出了走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方针。目前,各地正在酝酿制定2006至2010年的“十一五”规划,对于这一关系重大的问题,必须根据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和现代经济学的研究成果,认真地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000.
中国工业化路径转换的历史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中国工业化的历程表现出它经历了三次道路选择,即:20世纪50年代选择的以“单一公有制”为基础的“优先发展重工业”道路;80年代选择的以“改革开放”为基础的“外延型全面发展”道路;世纪之交选择的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基础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这种历史性的选择,既是特定环境和经济发展阶段的产物,同时也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在工业化问题上已经成熟起来。但是,由于中国是一个人均资源匮乏、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人口大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转换仍将是一个艰难的调整和较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