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4篇
  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67篇
工业经济   15篇
计划管理   79篇
经济学   38篇
综合类   51篇
运输经济   4篇
贸易经济   66篇
农业经济   4篇
经济概况   40篇
邮电经济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论虚假陈述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对上市公司法人、董事、监事、经理以及注册会计师的虚假陈述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进行理论分析,认为对于上市公司应当采用无过错原则,而对其他主体则应当采用过错推定原则,以充分保护投资利益。  相似文献   
62.
胡滨斌 《当代金融研究》2015,2015(3):168-176
定牌加工法律适用涉及诸多商标法基础理论问题。在"无锡艾弗公司诉香港鳄鱼恤公司"案中,法院从商标地域性、侵权过错及是否具有混淆情形等角度,确认原告不侵权。但是,这些理由都无法成立。根据修改前的《商标法》及其司法解释,混淆可能性并不是判定商标侵权的必要条件;《商标法》第三次修改后,混淆可能性正式写入该法,但其在商标侵权判定中的地位并无实质改变。定牌加工主体应当谨慎审查其定牌加工所使用的商标。  相似文献   
63.
<正>从2005年重庆市坠落的烟灰缸伤人事件,到之后山东济南某住宅区坠落旧菜板砸倒老太太案例,再到备受关注的深圳市"好来居"高空抛物案,法院分别根据过错推定原则、共同危险行为的基本规则作出了判决。但纵  相似文献   
64.
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是近代债权制度与侵权制度发展的产物.它赋予债权以权利的不可侵性,籍此给予债权人以最周全而充分的保护.但我国至今尚未建立完整的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使得第三人侵害债权的行为得不到有效规制.因此研究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旨在提出在我国确立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的设想,并对该项制度的具体构建提出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65.
作为一种情谊行为,"好意同乘"是指同乘人经机动车驾驶人或者所有人的同意免费搭乘顺风车的行为."好意同乘"侵权行为发生后,法院就如何认定好意人和同乘人之间的侵权责任尚存争议.本文通过分析与之相关的理论争议,在考察法国和德国相关的立法,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之上认为,我国法院应该按照过错兼过失相抵,同时适当减轻"好意者"民事责任的原则进行合理划分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以达到解决社会纠纷和弘扬社会善良之风之目的.  相似文献   
66.
庞曼 《魅力中国》2009,(31):63-63
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在侵权行为法中居于重要的地位,因为侵权行为法基本上是解决侵权行为责任的问题。目前,我国的《侵权行为法》正在筹建中,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制定一部完善的《侵权行为法》,有必要先确认我国的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是怎么样的。本文通过对过错推定原则能否成为一种侵权的规则原则进行论述,依此来确定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的内容,进而促进对我国的侵权责任原则理论体系的完善。  相似文献   
67.
对部分驾驶人主观过错大严重影响道路交通安全扰乱道路交通秩序的交通违法行为提高记分分值加大对交通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近年来,因驾驶人主观故意造成的酒后驾驶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给道路交通安全带来较大危害。111号令修改的另一个重点就是加强驾驶人源头管理,对部分驾驶人主观过错大、严重影响道路交通  相似文献   
68.
王海明 《活力》2010,(14):222-222,224
刑事司法实践中,对于被害人有过错的案件.法院在量刑时一般会使用的定情节对被告人予以从轻或减轻处罚。但由于没有其体的法律依据,对于如何认定被害人的过错责任以及在刑罚裁量中应如何适用,各地做法不一,每个法官认识也有区别。笔者根据现行法律,结合司法实践,试就刑事案件中被害人过错责任的特征、认定和适用等实务问题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69.
在我国证券法上,危险信号开始被用来论证证券虚假陈述的有关责任人未勤勉尽责。危险信号理论的引入,有助于优化签字即担责的执法逻辑,科学精准地打击违法者,但我国对该理论的运用尚处于起步阶段。美国证券法上运用危险信号理论的司法实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判断危险信号,提升危险信号理论的确定性和可预期性。危险信号虽因场景而异,甚至因人而异,但也有一定的边界,其应是发行人自身发生的一项具体事实,需具有警示性,需与被告的主观过错直接相关,并需达到一定的金额或比例。危险信号也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用来论证被告未勤勉尽责,也可能因其已被发行人主动披露而导致不够审慎的投资者败诉。  相似文献   
70.
金洁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6):301-302
我国医疗纠纷案件的举证责任分配规则经历了"一波三折"的变化,由最初的患者承担医疗机构存在"医疗过错"的证明责任到《证据规定》的举证责任倒置再到《侵权责任法》的回归,变化背后的原因令人深思。通过考察国外相关举证责任规则的设置,综合分析了我国的医疗卫生制度现状,认为我国仍应当实行举证责任倒置的分配规则,由医疗机构就自身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证明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