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4篇
工业经济   12篇
计划管理   27篇
经济学   5篇
综合类   6篇
运输经济   5篇
旅游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27篇
农业经济   3篇
经济概况   28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集贸市场发生火灾后的逃生方法》 一是要保持冷静的心态。发生火灾后,千万不要盲目逃生,要迅速回忆逃生知识,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做好逃生准备。二是利用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自救逃生。进入集贸场所时,应首先观察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的位置,疏散时要听从工作人员的疏导和指挥。  相似文献   
92.
一旦火灾降临家庭。应抓紧时机进行扑救。家庭常用的灭火工具是水、湿棉被、砂土、干粉等。值得注意的是,电器起火应首先切断电源再进行扑救。若发现火势较大时,应立即拨打火警“119”。说清楚家庭详细地址、起火物品。然后离开火场到主要路口引导消防车前来扑救。切忌贪恋财物贻误逃生时机。  相似文献   
93.
德泰堂 《中国西部》2009,(11):114-115
随着地面交通的日益拥挤,人们将目光转移到地下,地下铁路应运而生。其高速、便捷的特性受到人们欢迎。目前,中国的北京、天津、香港、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都有了地铁,成都的地铁也在紧锣密鼓地修建之中,地铁成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4.
《现代经济》2002,(10):23-23
利用门窗逃生 大多数人在火场受困都采用这个办法。利用门窗逃生的前提条件是火势不大,还没有蔓延到整个单元住宅,同时,是在受困者较熟悉燃烧区内通道的情况下进行的。  相似文献   
95.
<正>一般意义上讲,应急疏散与应急逃生的目的完全相同,那就是,要使得事故或泄露所可能伤害的对象尽可能地迅速远离事故现场,全力规避事故风险。但它们又有着区别,这一区别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撤离方式不同,应急疏散是在严密组织下的计划撤离,属于"组织隔离"行为;而逃生虽然也有组织干预的成分,但更多情况下属于人们的自发行为,属于"个人逃离"行为。  相似文献   
96.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飞速发展,高层建筑日趋增多,已逐渐成为现代城市的主要标志。高层建筑层数多、规模大、人员集中、疏散困难、功能复杂、用电负荷大、配电线路密集、可燃材料多、火灾时烟囱效应显著,一旦发生火灾,火势在水平和垂直方向蔓延途径多,发展迅速。现阶段高层建筑火灾事故明显呈上升趋势,群死群伤事故时有发生,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的损失。故,文章在分析影响现代高层建筑安全疏散的因素的基础上,针对性的提出了现代高层建筑疏散的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97.
作为负债经营的经济组织,金融机构理论上可以依托两条生命线生存。第一条生命线是金融机构的盈利。金融机构努力维持合理的资产负债结构和流动性结构,进行科学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满足安全性、盈利性、流动性三项原则,能获得正常利润,维持长期稳定的生存基础。这是金融机构最根本的也是最安全的生命线。第二条生命线则是金融机构亏损状态下  相似文献   
98.
5月12日是我国“防灾减灾日”,农业部应急管理办公室倡议“防灾减灾从我做起”,在部系统干部职工中开展“四个一”参与活动,即:阅读一本关于防灾减灾的书籍,观看一部涉及灾害的影视作品,与他人体验一次避险经历,开展一次单位和家庭灾害风险隐患排查。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参与防灾减灾工作,共创美好、安全、  相似文献   
99.
介绍城市地铁的通风空调平时及火灾时运行模式,详细探讨火灾时排烟和人员疏散模式,对于减少地铁火灾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0.
老波 《东北之窗》2013,(14):32-33
对于海难和高楼火灾,人们记忆犹新的,当首推1912年4月15日触冰山而沉没的超级游轮泰坦尼克号,和2001年9月11日受恐怖分子攻击而起火倒塌的410米高的纽约世贸大厦双塔楼。前者造成1500多人葬身冰冷的北大西洋,后者使3000多人无路逃生。近百年来,全世界的科技人员都试图找到一种最好的救生装置,以便灾难降临时,能把损失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