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29篇
工业经济   2篇
计划管理   64篇
经济学   69篇
综合类   17篇
贸易经济   39篇
农业经济   117篇
经济概况   138篇
信息产业经济   1篇
邮电经济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农村人口的非农化与我国生产力结构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我国农村改革的成果入手,分析了农村人口的非农化问题与我国的企业规模结构、产业结构、劳动力结构、生产力布局结构变迁的关系  相似文献   
42.
<正> 农村产业结构变动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工业革命以前,农业是农村经济的主要部门,它与家庭副业在农户内部结合起来,形成自给性的传统农业体系。在工业化初期,非农产业向城市集结,农村家庭副业的地位和作用下降,农业向商品化方向发展。随着工业化从城市向农村扩展,为现代农业服务的非农产业在农村迅速发展,城市工业向农村扩散,农村产业结构在城乡一体化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非农化趋势,这是国外农村产业结构变动的一个基本特点。一、农村产业结构非农化的表现1.农村人口非农化。随着城市工业文明向农村和农业的渗透,农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农村非农产业取得巨大发展,农村人口中的非农业人口不断增加,并大大超过农业人口  相似文献   
43.
《财务与会计》2008,(12):7-7
中国银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杨再平指出,当前形势下,政策调整已是共识,不仅要有积极财政政策,还要有宽松货币政策配合。银行应有效传递和执行宽松货币政策。具体来说,应该关注四方面的信贷:一是对并购的贷款支持。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很多企业可能面临破产,行业的整合并购非常重要,应当考虑怎么通过支持并购来支持产业重组。二是对小企业的支持。三是要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非农产业发展。四是对个人消费信贷的支持,要刺激消费就应该有个人信贷扩张。  相似文献   
44.
45.
城镇是非农产业的集聚地。通过应用克鲁格曼G指数来考察2005—2013年中国制造业中29个子行业、服务业中14个行业门类的省际布局变迁情况。研究表明,与制造业相比,服务业集聚水平较低。2005—2013年间,大部分制造业子行业均经历了集聚、转移扩散、再集聚这一全周期过程,其中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相对于原材料密集型产业和资本密集型产业更早地呈现出了转移扩散的特征。服务业同样表现出转移扩散的新趋势,但是转移扩散的时间略微滞后,且只有少数几个行业表现出再集聚特征。最后,研究指出地方政府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需尊重客观规律,大力承接率先转移出来的制造业产业,并为未来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的迁入做好充足准备。  相似文献   
46.
谢红  钟农 《致富天地》2007,(2):12-15
2007年新年前夕,云南省有十位从农村走进城市,在不同岗位上就业和创业的农民工,受到省总工会的表彰,他们被授予云南省“十佳农民工”称号。据悉,今后每年云南省将有50多万农民进入非农产业,到2010年,全省要在2004年转移和输出350万人的基础上,新增350万人,跨入城镇,[第一段]  相似文献   
47.
一、引言 人民公社期间,我国实行城乡完全隔离的人口政策,使农村积淀了大量剩余劳动力,1978年改革开始时、农村中的隐性剩余劳动力人口数达1亿。随着改革的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向非农产业转移,但进城就业一直受到了限制。宋洪远、黄华波和刘光明(2002)对改革以来有关农村劳动力流动和就业的政策、法规进行了系统的整理。总的来看,改革以来,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一直受到政策的限制,尽管限制程度趋于减轻。彭代彦(2002(a))及彭代彦和川口雅正(2002)的分析表明,对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施加的限制显着地妨碍了农民收入增长,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那么,对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施加的限制是否显著地阻碍了农村人口的城市化呢?本文利用199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得到的城市外来人口数据对此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48.
如何实现经济与就业同步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经验表明 ,人均GDP达到1000—2000美元 ,是一个国家发展中的敏感阶段 ,是严重社会动荡和危机的多发期 ,而我国正处于这一特殊阶段。因此 ,最大限度地维持就业的增长 ,把失业率压到尽可能低的水平 ,让老百姓的收入能持续增长 ,是化解改革矛盾、消除利益结构调整冲击、保持社  相似文献   
49.
对农民收入问题的深层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从中国的实际情况看,农村人口比重那么大,农业劳动力那么多,人均占有耕地又那么少,即使所有农产品都达到高产,优质,高效,增加农民收入的空间也不会很大。越来越多的人从实践中认识到,中国农民增收的更大希望是在农业以外,甚至是在农村以外。因此,着力解决中国非农业化和城镇化严重滞后的问题,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50.
农业部门劳动力再配置、农村非农化与中国农村经济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在二元经济增长模型中引入内生经济增长思想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能够较好地对中国农村经济增长进行模拟和解释的理论模型.整个模型将中国农村经济增长划分为传统农业阶段、非农产业发展阶段与"反哺"阶段三个时间段,并着重分析了农业剩余的出现与非农产业的发展,这也是中国农村经济改革之所以成功最为重要的一段时期.文章最终认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应该是促进农业与非农产业的协调发展,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