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5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28篇
工业经济   10篇
计划管理   110篇
经济学   32篇
综合类   23篇
运输经济   6篇
旅游经济   8篇
贸易经济   62篇
农业经济   52篇
经济概况   161篇
信息产业经济   2篇
邮电经济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乌兹别克人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喜欢色彩鲜艳的服饰、味道浓重的饮食。这个民族就像他们种出的水果、蔬菜一样--有含糖量200%的哈密瓜的甜,有宛若楼兰女子的樱桃的冽,有沙漠绿洲独有的胡桃的香,还有可以与中国四川火锅一拼高下的费尔干纳绿椒的辣。他们的传统风俗--节日、服饰、饮食和红白喜事,就仿佛这四种味道混合了起来--十分地浓烈、十分地火热、十分地奔放。  相似文献   
82.
《安徽省情省力》2006,(6):46-46
明代以前,徽州以自织麻布为衣,多为黑、白、兰三色,衣制长期不变。宋代,深山老百姓还有以纸为衣的。清代。男着大襟长衫或对襟短衫,女穿大襟中长褂。男女均穿大腰折叠式筒裤。女装样式稍有不同。休宁、歙县近浙江。祁门、黟县近江西,绩溪、旌德、太平近宣州,石台近安庆。百姓习尚简朴,富商偏于奢侈。民国后期。城镇富家男子始穿衬衣,西裤和中山装,女子时兴旗袍和短裙。建国后,长衫逐渐消失,衬衣、西裤和中山装流行。乡村年长者仍习惯男着对襟短褂,女穿右开襟衫褂。近年来衣着已日趋多样化,除了在乡村里仍可以看到有些老人如此着装以外,大都与城市无异了。  相似文献   
83.
章海蓉 《经济前沿》2005,(8):i010-i011
云贵高原上,有一块形似玉佩的绿色土地,紧贴于中国版图的腰间,美誉为“最后的净土”,那就是贵州东南的崇山峻岭,这里蕴藏着丰富的植物,动物资源,四季分明,山青水秀。千百年来,苗族、侗族、水族、布依族等众多少数民族世居于斯,他们独特的生活方式和风俗民情,构成了一幅幅动人的原始生态画卷。  相似文献   
84.
重读云南     
雷达 《西部人》2003,(5):40-41
以前我也到过云南,游过石林,登过龙门,还远走大理,在苍山下望云,在洱海上荡舟,别人怎么玩,我就怎么玩。最远我沿滇缅公路到了芒市和瑞丽,吃傣家饭,看树包塔,然后“出国一日”——在伊洛瓦底江上跑船,逛南坎大集,在缅玉摊子前不懂装懂地挑挑拣拣,再脱了鞋钻进缅寺,双膝跪拜一番。倘要夸说在云南的游踪,似乎我并不比谁逊色。然而,我得承认,上两回的云南行,我一直显得木然,没能全身心地投入进去,颇有点马二先  相似文献   
85.
江苏省海安经济开发区城东镇人大规定,每一位人大代表都要建立民情日记本,负责记录老百姓的意见、呼声、需求。  相似文献   
86.
本主要从汉字的构形和献资料两方面论述了汉字当中蕴含的中国古代化习俗。揭示了汉字不仅是记录汉语的字符号,而且也是存载古代科学知识,化观念,风俗习惯的全息标志,每一个汉字都是一个信息模块,其中蕴含着古人参与社会生活的诸多信息。  相似文献   
87.
传统风俗深厚悠远的文化底蕴已经成为现代广告传播活动中主要的文化因素之一,从风俗文化中获取现代广告创意的素材、灵感,并通过其独有的魅力征服大众。探讨传统风俗在现代广告中的作用,使我们更加认识到信息时代传统风俗文化在广告传播及商业活动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88.
每年春暖花开之际。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委员们带着自己的企盼与建议聚首北京.共商国是。这些沉甸甸的建议,承载的都是百姓的心声。两会之际,本刊特设《百姓话金融》栏目,倾听场外百姓对其关注的经济金融问题的所见,所思与所愿……  相似文献   
89.
东北虽地处苦寒之地,但历史上,生活在这里的各民族,却以热情好客而著称。如今,这里的农家仍保留着淳朴的民风习俗。  相似文献   
90.
潘春华 《上海企业》2014,(10):96-97
<正>古代衙署楹联,是中华楹联文化和衙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思想虽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但却植根于儒家文化丰厚的土壤中,充分体现出了儒家提倡的忠孝仁义和"修齐治平"的积极理政治世思想。衙署楹联通常镌刻在衙署照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