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14篇
工业经济   2篇
计划管理   11篇
经济学   18篇
综合类   18篇
贸易经济   24篇
农业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江南 《北京工商》2003,(12):48-48
案情: 今年5月,某通信公司新开通了天气预报短信服务,该公司通过手机向用户发出短信通知:“如需要天气预报服务,请关注126,如不需要,请在6月25日前拨打86126取消该项服务”。很多手机用户因为感到拨86126回复,既花费时间,又要另行支付几角钱的电话费,所以没有回复取消。该通信公司对没有回复取消服务的用户,每月收取了2元的短信息服务费,此举引起了用户的异议。但通  相似文献   
62.
《自贸区仲裁规则》借鉴吸收了国际上先进的仲裁经验和制度,是我国乃至全世界最先进的仲裁规则。仲裁规则的实施需要国家立法予以支撑,而《自贸区仲裁规则》的先进性使之与国内立法在一些创新性制度上相脱节,引发临时措施强制执行、默示仲裁协议效力、裁决关于第三人的执行等问题。为实现国家设立自由贸易区的目标、形成可复制和推广的经验,就必须克服仲裁规则与现行法律相适应的问题。  相似文献   
63.
传统的著作权中要求未经著作权人的同意任何人不能运用其作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环境中出现了大量的复制需求,此时,默示许可制度显然是能够适应如今复杂的互联网环境的一种合适的制度。为弥补传统著作权在司法实践中的不足,使用"选择—退出"机制,赋予网络作品著作权人任意解除权和报酬异议权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64.
我国《专利法》第四次修改明确了标准必要专利权人违反披露义务的默示许可责任,由此引发了理论和实务专家的热议。透析其正当性发现,适用默示许可原则规制标准必要专利,不仅能通过与相关标准专利政策的有效衔接规制标准必要专利“劫持”,还有助于实现专利权人与标准实施者之间的利益平衡,保障标准的顺畅运行。标准必要专利默示许可规则的顺利实施,需要在厘清默示许可与披露义务、FRAND承诺以及禁令救济关系的基础上,完善相关法律规制体系。因此,建议在完善《专利法》修订草案第85条的同时,明确标准必要专利权人违反FRAND承诺及相关许可义务的默示许可责任,并进一步明确标准必要专利默示许可规制下禁令救济的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65.
直觉式创新是基于直觉能力、超常型默示知识和长期实践积累形成的超范式创新,是对技术创新、社会创新、制度创新和文化创新的综合。运用实然分析法,发现在以直觉式创新为主导的原始创新中,我国存在着教育定位扭曲、人力资本与货币资本配置不合理、产权“空心化”等方面的制度困境。推进直觉式创新,需要从国家和社会层面对上述问题进行改革,这对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JP〗  相似文献   
66.
刘文军 《商业研究》2005,(11):196-197
默示承诺基于合同的要素(意思表示)而产生。在电子商务中,严格的交易规则使得要约人特定化,继而使商人的缄默或不作为发生默示承诺效力的范围得以延伸。另外,由于电子商务方便快捷,使得传统合同订立所需要的时间、空间被大大缩短,甚至被取消了,确认默认承诺成立必须满足合理的时效。  相似文献   
67.
一、预期违约的确定 预期违约是指在合同规定的履行期到来前,一方当事人无正当理由的表示将不履行合同或无力履行合同的情形.依据违约的形式不同,预期违约又分为明示预期违约和默示预期违约两种形态.  相似文献   
68.
张颖 《金卡工程》2009,13(11):97-97
预期违约制度是英美合同法通过判例发展起来的特有制度,现已为绝大多数国家的合同法和国际合同公约所普遍接受而成为现代合同法上的重要制度。面向21世纪的我国新《合同法》在参酌他国与他地区成功的判例、学说与先进的立法经验之基础上,第一次规制了预期违约制度,扩大了对当事人的权益保护,体现了合同法的价值关怀。  相似文献   
69.
邵慧慧 《现代商贸工业》2009,21(22):231-232
意思自治原则由16世纪法国学者杜摩兰首先提出。他认为在契约关系中,应该适用当事人自主选择的那一习惯法,即令当事人于契约中未作明示的选择,法院应推定其默示的意思,以确定应当适用的法律,即根据整个案情的各种迹象来判断双方当事人意思之所在。杜摩兰的意思自治原则得到德国法学家萨维尼、华赫特、意大利法学家曼西尼、美国法学家斯托雷等人的支持,并且随着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鼎盛时期,在各国司法实践和立法中,意思自治原则也得到了运用和确立,甚至有关国际合同方面的法律适用公约也都确立了意思自治原则在确定合同准据法中的重要地位。我国最高人民法院2007年颁布的《关于审理涉外民事或商事合同纠纷案件法律适用若干问题的规定》对意思自治原则作了较为详尽的规定,通过对我国的立法规定与魁北克相关法律规定的比较研究,以期完善我国的相关立法。  相似文献   
70.
不安抗辩权是大陆法系国家对期权履约危害进行平衡而设计的救济制度,其目的是贯彻公平和平等原则;与此相对在的是英美合同法上的默示违约制度。我国《合同法》规定的不安抗辩权制度,充分借鉴默示违约的有关原理,发展了传统不安抗辩权的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