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6篇
  免费   43篇
财政金融   607篇
工业经济   122篇
计划管理   292篇
经济学   708篇
综合类   124篇
运输经济   29篇
旅游经济   22篇
贸易经济   193篇
农业经济   191篇
经济概况   380篇
信息产业经济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166篇
  2019年   100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142篇
  2012年   218篇
  2011年   290篇
  2010年   165篇
  2009年   153篇
  2008年   228篇
  2007年   147篇
  2006年   165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农业保险属性与政府补贴理论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准公共物品的农业保险的外部性导致市场机制不能对农业保险资源进行有效配置,保障农业保险的有效供求,从而导致我国农业保险目前的发展困境。农业保险市场机制失灵为政府干预,建立政府补贴型的政策型农业保险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但过度的政府干预和高额政策补贴不仅不能解决市场失灵,反而会产生一系列的负面效应,扭曲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功能,降低资源配置效率。因而单纯地依靠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或政府干预都不能有效解决目前我国农业保险所面临的问题,关键还在于能否有效地把市场调节和政府干预有机地结合起来,合理界定两者的关系,使二者能达到最优配置,更加公平并富有效率。  相似文献   
42.
房地产市场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的相关数据,运用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等计量方法,先研究货币政策到房地产市场传导的有效性,再分析房地产市场到最终目标(实体经济)传导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房地产市场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M2、M1是房价指数变化的格兰杰原因,房价指数是工业增加值、居民消费物价指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变化的格兰杰原因。  相似文献   
43.
货币政策效力的非对称性主要包括经济周期上的非对称性和政策方向上的非对称性。在考虑了主要相关变量后,本文分别对两种非对称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对实际产出存在经济周期上的非对称性,即经济扩张时效应要大于紧缩时期的效应;货币政策对实际产出存在政策方向上的非对称性,即紧缩性货币政策的效力要大于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效力,同时前者的持续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44.
长久以来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本文首先梳理了中小企业融资的理论基础,即基于"软信息"的关系型贷款.在理论分析之后,我们继之以中小企业贷款实证分析的综述,将理论与实证进行了交叉印证.接下来,我们使用中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微观数据,分析了中国中小银行服务中小企业的成功与不足之处.研究发现众...  相似文献   
45.
本文着重检验了我国区域经济中的基于产出缺口的地区短期总供给曲线的存在性,进而分析地区短期总供给曲线对货币政策地区效应的影响。文章首先对地区短期总供给曲线存在的可能性进行了理论解释,应用卡尔曼滤波方法估算了我国各地区的产出缺口,然后运用ARMA模型说明预期通货膨胀率形成机制,最后以通货膨胀率与其预期之差、外部需求冲击等作为解释变量对产出缺口进行回归,结果发现,我国东部地区的短期总供给曲线较中西部地区的短期总供给曲线更平坦,因而东部地区货币政策效应要强于中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46.
中国通货膨胀率持久性变化研究及政策含义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胀率持久性在通胀率动态研究中备受学界的关注,并且直接影响现代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终解方程式。本文对我国通胀率持久性的统计特性做了严谨的计量检验和分析,应用“格点拔靴(自举)”中值无偏估计和Exp-Wald未知断点检验来捕捉我国物价波动持久性的特征。统计结果显示,通胀率持久性在高通胀时期走高,而在物价波动减小的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显著减弱。我们讨论了这一发现对相关货币政策分析机制的含义。  相似文献   
47.
本文在传统凯恩斯模型和新古典总供需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可计量的财政政策利率效应分析模型,并利用2LS方法对模型进行了估计,得出几点结论:一是我国财政政策对真实利率的影响在统计上并不显著;二是财政政策与真实利率之间无关性的估计结果并没有受财政赤字弥补方式和经济运行机制变化的影响;三是相对于财政政策,我国货币政策对真实利率的影响更显著,货币政策的相机变化通过利率机制对财政政策的有效性产生了一定的抵消作用,但程度有限。上述结论意味着,我国财政政策通过利率机制对私人部门投资需求产生的挤出效应是相当有限的。  相似文献   
48.
中国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关系本位的文化。渗透于我国社会生活的所谓关系网,对我国的经济活动有深刻的影响。本文选择了关系型融资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这一视角,通过构建关系型融资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的模型,考察了银行收益与融资量和概率间的关系,同时考察了企业融资需求与价格间的关系。通过研究发现央行单一紧缩货币总量、管制利率政策都难以有效控制商业银行的关系型贷款量,而关系型融资情况下信息不对称和预算软约束的存在更使央行的货币政策难于有效传导,央行的总量性货币政策难于奏效。为此,本文探讨了提高央行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对策,以期达到货币政策对关系型融资的有效传导。  相似文献   
49.
This study aims to evaluate the distributional effect of the governmental rice policy in Japan on producers, consumers, and government expenditures from 1986 to 2010 using a partial equilibrium model. Policy measures include government purchase of rice, output payment, and acreage control. The simulation result shows that acreage control has been the principal policy measure for transferring income to producers, especially since the enforcement of the WTO Agreement on Agriculture. Acreage control is the policy measure with the lowest total efficiency and highest budgetary efficiency. This result implies that the government’s goal of transferring income to producers with minimum government cost has been achieved through a combination of policy measures.  相似文献   
50.
Consumers’ perception of, and satisfaction with, fruit quality is an important issue for both public policy and commercial reasons. However, because of information problems, consumers cannot easily choose fruits of a quality most likely to satisfy their preferences and health needs. The research reported here employed an experimental auction method to test perceptions of fruit quality by evaluating the willingness to pay (WTP) of consumers for five different varieties of soft citrus under three different information conditions: visual inspection of the fruit before peeling; visual inspection after peeling; and after consumption.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in valuations of the different varieties as consumers gained information. Conclusions are drawn about the value of the methodology and the results themselves, and implications are inferred for policy and for growers and traders. It is argued that product information should be oriented not just towards nutritional education but also towards increasing the pleasure of healthy eat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