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8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32篇
财政金融   107篇
工业经济   88篇
计划管理   436篇
经济学   298篇
综合类   165篇
运输经济   40篇
旅游经济   17篇
贸易经济   224篇
农业经济   76篇
经济概况   19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160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156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108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在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高等教育区域发展不均衡、资源配置不公平等现象越来越突出。采用熵权法从教育规模、经费投入、基础设施和师资力量四个维度构建地区高等教育综合发展指数,对2004—2013年我国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进行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三维趋势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在总体上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特征,且空间关联性逐渐增强;虽然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有所减小,但高等教育发展的空间异质性明显,落后地区仍然占很大比重。因此,我国高等教育发达地区未能有效发挥空间辐射和带动作用,空间溢出效应不明显,高等教育发展的空间结构有待改善。国家应避免高等教育区域差距继续拉大,落后地区应加快高等教育发展,发达地区应有效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努力缩小高等教育的空间差距。  相似文献   
92.
作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善农民生活质量及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重要物质基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扩大农村地区内需增长点,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以及全面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广东省作为我国南部地区经济发达省份,具有丰富的农业生产自然资源,但其农村基础设施发展程度相对来说却比较低,其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不利于农村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为了保障农村基础设施的供给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保持协调一致,文章以广东地区农村为例,采用多元非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在论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村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的基础上,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农业生产、非农生产和农民人均纯收入3方面的内在关系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首先农村基础设施对影响农业经济增长的3方面因素都发挥了显著的规模经济效益;其次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教育变量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作用最为显著;再次,农业机械设施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相对于其他影响因素而言不太显著;最后,道路、通讯设施对非农生产和农民人均收入收入的贡献率相对其他变量数值较低。并提出健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机制、加大农村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力度、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利用水平、全面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程等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93.
在理论背景和时代背景双重作用下,我国基础设施管理制度经历两次变迁,处在进一步深化改革的路口。文章在界定基础设施管理制度变迁成本和收益的基础上,认为符合制度变迁的一般原则,同时提出从关注利益协调、充分运用激励约束机制和完善公众参与机制三个方面促进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变迁。  相似文献   
94.
区域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构建,可以更好的发挥公共科技服务在区域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中的作用,有利于减少科技资源布局分散和重复建设等问题,将为区域主导产业的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可以确保产业在全国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本文在解析了区域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分析区域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构建的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内容,并探讨相关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95.
基础设施既可以作为特殊的资本存量直接促进经济增长,又可以通过促进投资和劳动力增加(增加生产要素数量)以及提高存量资本和劳动力的边际生产率(提高生产要素效率)间接促进经济增长。本文构建了一个扩展的Barro经济增长模型,并利用中国1992—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和中介效应模型对两条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但对交通、能源、通信三类基础设施的影响以及在2008年金融危机前后均表现出异质性。直接效应呈动态上升趋势,中介效应则逐渐下降。针对异质性的原因,本文进一步采用非线性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我国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为规模扩张型、数量型或外延型,而不是以质量型和内涵型为主的形式。能源和通信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总效应具有规模效应,交通基础设施的规模效应不显著,但也对经济增长具有持续促进作用。这说明目前我国三类基础设施仍然具有较大投资潜力。其中的关键是要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生产要素效率。  相似文献   
96.
IT外包项目的团队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团队管理是IT外包项目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分析了IT外包项目的团队体系架构和矩阵结构管理模式,着重介绍了团队的动态管理,包括流失预警、职业规划、培训及绩效评估等多种机制。在此基础上,结合激励及约束手段来维护团队的优质稳定。  相似文献   
97.
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与运营管理: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以及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农村基础设施领域面临的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是如何提高投资效率,改善运营绩效。本文针对这一问题,从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及运营管理两方面对已有的研究进行了详细梳理与总结,以期在此基础上展开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98.
大型基础设施工程投标报价策略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大型基础设施上程招投标的特殊性,建立了适用于特殊大型基础设施工投标报价的博弈模型,引入计算机模拟技术对模型进行求解,为投标人提供最优的投标报价策略。结合某市大型隧道工程的投标实例,进行了应用分析。  相似文献   
99.
Yutao Han  Xi Wan 《The World Economy》2019,42(5):1620-1640
In this paper, we investigate whether partial tax coordination is beneficial to countries within and outside a tax union, in which countries are supposed to compete in taxes and infrastructure. Our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a subgroup of countries agreeing on a common tax rate can harm both member and nonmember states. This is in contrast to the classical findings that partial tax harmonisation is Pareto improving. When a minimum tax rate is imposed within a tax union, we demonstrate that it does not necessarily improve the welfare of the member countries. Moreover, both the high‐tax and low‐tax countries can be worse off. This conclusion is at odds with the classical result that a high‐tax country benefits from the imposition of a lower tax bound.  相似文献   
100.
The One Belt One Road (OBOR) project is perhaps China's most significant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nitiative in recent times. It is based on openness, harmony, inclusivity, mutual benefit and market operations and aims to connect the economically vibrant East Asia and the developed Europe by land and by sea, and in the process, it brings growth and development to tens of countries along the modern Silk routes. In this paper, we compare the impact of the main initiatives of OBOR, namely enhancements in physical infrastructure and improvements in border administration, on the trade of countries that have signed on to this project, especially countries along the six economic corridors. We find overwhelming evidence that shows improvements in border administration has the greatest impact on exports of corridor countries. Although physical infrastructure is important for trade, the Chinese government should place equal attention to improvements in trade facilitation to ensure trade routes operate seamlessly across the various corrido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