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25篇
  免费   596篇
  国内免费   260篇
财政金融   1124篇
工业经济   831篇
计划管理   2990篇
经济学   2589篇
综合类   2188篇
运输经济   147篇
旅游经济   584篇
贸易经济   2882篇
农业经济   659篇
经济概况   1387篇
  2024年   54篇
  2023年   255篇
  2022年   247篇
  2021年   345篇
  2020年   509篇
  2019年   442篇
  2018年   417篇
  2017年   489篇
  2016年   443篇
  2015年   394篇
  2014年   845篇
  2013年   1352篇
  2012年   967篇
  2011年   1188篇
  2010年   940篇
  2009年   928篇
  2008年   1068篇
  2007年   984篇
  2006年   916篇
  2005年   736篇
  2004年   500篇
  2003年   366篇
  2002年   274篇
  2001年   174篇
  2000年   123篇
  1999年   87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6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9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71.
基于进化博弈的战略网络节点间信任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任是战略网络生存和进化的基础,对战略网络的治理有重要作用。文章从信任博弈双方的有限理性出发,建立战略网络节点间信任行为的进化博弈模型,并分析博弈双方的进化稳定策略。进化博弈的稳定策略分析结果说明,节点企业为了实现长期利益,最优的策略选择就是提高彼此间的信任度。  相似文献   
972.
从企业资源基础观的视角,对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资源获取战略演化进行分析表明:在开放初期,外资并购主要在于获取与生产经营相关的当地市场政策法规、经营规则等知识以及与政府管理部门交往的关系资源,快速进入中国市场。中国市场日臻成熟后,则转变为主要获取品牌、营销网络、特许经营权等企业特质资源,谋求主导、控制中国市场。跨国公司并购中资源获取战略的演化,是基于市场对资源要求取向以及国内企业资源禀赋的变化,为追求资源获取战略改变带来的竞争优势提高所进行的一种决策过程和决策结果。  相似文献   
973.
依据"点—轴"渐进扩散理论对北部湾旅游"4+2"城市进行了分析,从区位、旅游资源质量与等级、社会经济水平、旅游发展水平及条件等几个方面来对比分析,选择了南宁市作为重点发展的旅游节点及核心,成"点—轴"状地旅游空间结构带动周边其它城市的发展,共同促进北部湾经济的腾飞,实现北部湾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74.
自MM理论以来,企业融资行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不断深入.大多国内研究文献认为我国企业融资行为具有明显的股权融资偏好.文章运用新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对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的融资偏好与融资结构特征分别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虽然融资结构特征体现出明显的股权融资依赖性,但企业并不具有股权融资偏好.  相似文献   
975.
田晶  张超 《科技和产业》2021,21(1):87-91
人才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以《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为基础,对江苏的主要人才指标与广东、浙江进行对标分析,找出江苏科技人才发展的优势与不足.江苏存在研发人员增速缓慢、基础研究人才不足、人才区域分布不均衡等问题,分析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并从增强高新技术产业人才集聚效应、建设高水平基础研究人才队伍、提高苏中苏北引才育才能力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76.
国外旅游地感知意象研究的地方观解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中华  文静  李瑾 《旅游学刊》2008,23(3):43-49
本文回顾了地方理论的基本内涵及旅游研究中地方理论研究的国外研究进展,分析了地方依附应用旅游观光意象研究的内涵,探讨游客观光意象与地方依附感之间的关系,地方依附感的旅游学认知架构,以及游客对旅游地意象感知的地方依附程度.最后从旅游规划管理和旅游业发展的角度,提出了地方理论应用旅游营销研究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77.
The complex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determinants of food purchase under risk are explored using the SPARTA model, based on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ur, and estimated through a combination of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techniques. The application investigates chicken consumption choices in two scenarios: (a) a ‘standard’ purchasing situation; and (b) following a hypothetical Salmonella scare. The data are from a nationally representative survey of 2,725 respondents from five European countries: France, Germany, Italy, the Netherlands and the United Kingdom. Results show that the effects and interactions of behavioural determinants vary significantly within Europe. Only in the case of a food scare do risk perceptions and trust come into play. The policy priority should be on building and maintaining trust in food and health authorities and research institutions, while food chain actors could mitigate the consequences of a food scare through public trust. No relationship is found between socio‐demographic variables and consumer trust in food safety information.  相似文献   
978.
在讨论和分析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运用灰色预测理论对石家庄市农业发展进行了预测,目的是为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79.
[目的]通过分析新疆肉羊产业3种养殖模式的资源要素需求特点,探讨不同养殖模式的成本差异,实现畜牧业有限资源约束下的肉羊养殖模式选择与布局优化。[方法]以2005—2015年新疆肉羊养殖数据与分布状况为基础,梳理放牧、半舍饲、舍饲三大主要养殖模式在资源条件、投资与设施、繁育技术、育肥技术、饲养管理与疫病防控等方面的特点,对比分析3种养殖模式的成本差异。[结果](1)放牧模式对天然草场资源和疫病防控的要求最高; 舍饲模式对饲料、繁殖技术、育肥技术、管理技术等要求较高; 半舍饲的各种要求介于放牧与舍饲之间。(2)3种养殖模式中,舍饲模式成本最低,放牧模式产品品质最高。[结论]新疆肉羊产业发展资源丰富多样,各地区应因地制宜选择肉羊养殖模式,注重肉羊生产的科学性,加强政策指导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优化肉羊产业养殖模式布局,提升新疆肉羊产业发展水平,带动农牧民增产增效增收。  相似文献   
980.
The agricultural sector is commonly regarded as one of the most vulnerable to climate change. Current understanding of the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on this sector relies on the underlying assumptions about farmers’ possible responses to weather variability, including changes in crop choice, input combinations and land management practices. Many previous analyses rely on the implicit (and restrictive) assumption that farmers operate under a fixed technology set across different states of nature. This assumption, represented through stochastic production or profit functions, is commonly made but seldom tested and may understate farmers’ responses to climate change if state‐contingent production technologies are, in reality, more flexible. The potential for farmers to adapt production technologies in response to unforeseen events is at the core of the state‐contingent approach. Advanced in Chambers and Quiggin (2000), the theory contends that producers can manage uncertainty through the allocation of productive inputs to different states of nature. In this article, we test the assumption that farmers’ observed behaviour is consistent with the state‐contingent production theory using farm‐level data from Australia. More precisely, we estimate the milk production technology for a sample of irrigated dairy farms from the southern Murray–Darling Basin over the period from 2006–2007 to 2009–20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