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8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56篇
财政金融   68篇
工业经济   155篇
计划管理   477篇
经济学   352篇
综合类   268篇
运输经济   17篇
旅游经济   70篇
贸易经济   345篇
农业经济   65篇
经济概况   22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88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127篇
  2013年   209篇
  2012年   152篇
  2011年   171篇
  2010年   175篇
  2009年   125篇
  2008年   132篇
  2007年   109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金凤花  于丽敏 《价值工程》2011,30(23):264-266
为了分析中国社会福利的地区差异,本文考察近年来中国各地区的社会福利支出现状,分析了各地区的社会福利支出的地区差异分布,认为地区差异分布是由各地方政府之间存在的财政支出能力和社会福利制度结构上的差异所致。最后,本文提出若干缩小社会福利地区差距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62.
在分析产业集群创新特征和我国产业集群面临主要问题基础上,从创新能力要素角度建立产业集群创新能力比较框架韬,包括技术、吸引力和开放型支持三个方面要素。运用韬框架比较分析我国典型高科技产业集群——中关村同发达国家产业集群——硅谷的创新能力,比较结果显示我国产业集群普遍面临技术水平偏低、缺乏对创新人才的吸引力,以及资本市场缺少对创新企业战略性长期资金支持的问题。根据韬框架的分析结果提出提升我国高科技产业集群创新能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3.
文章基于物流业增加值、服务业增加值等西部省市的平衡面板数据,对中国西部区域物流业发展现状与区域经济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报告了西部各省域物流业发展现状及其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现状。通过采用感应力系数和影响力系数,进行了区域物流业及其相关产业与区域经济间的相互影响调查,反映了西部各省区域物流业与经济关联度之间的互动特征及其动态变化趋势,取得西部省域地区物流业与区域经济互动关系并不显著的基本结论,西部各省市区的物流业发展现状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导致两者之间关系在不同省域存在明显的差异;西部区域物流业与区域经济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力系数在产业间不同,地区间也存在着差异,应当探索符合区域自身特色的物流业发展战略,促进区域物流业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64.
苏南乡村地区一直是中国乡村建设的先行区域,特殊的纵横交错的水网结构构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系统,呈现出其他地区不具有的复杂性和生态特殊性。随着城镇的扩张,乡村的发展建设使其水网空间的平衡发展面临极大的挑战。传统单一静态的规划方法逐渐显示出无法适应经济、社会等发展要求的缺陷。苏南乡村地区以水为核心,从水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的视角下探究水网乡村的适应性规划策略更加适应当前的乡村现状和需求。以传统水网乡村空间形态转译为基础,建立水生态系统供需服务评估体系,在评估水生态系统服务供需能力的基础上,分析供需分异模式及供需矛盾。从构建乡村水域空间生态格局、乡村水域空间功能分区规划,以及乡村水域空间多情景预判3个方面,提出苏南水网乡村的适应性规划策略,并为水网乡村的生态实践提出新思路。  相似文献   
65.
Embedding the issue of the recognition of tourism by the academia in the context of the scientific identity of the researchers of tourism can bring valuable insights into the debate. Moreover, such an approach is aligned with the main assumptions of social constructionism and the non-classical sociology of science (knowledge) stemming from the paradigm theory of science formulated by Kuhn. These concepts served as the foundations for the present research, allowing for the formulation of its main hypothesis: that every academic community has the right to decide whether it accepts tourism as a separate academic discipline or not, and that there is no reason why any opinion on this matter should be imposed on everyone. Another useful piece of information can be gained by adopting an epistemological perspective in the form of the questions: will separating tourism from other disciplines make it possible for us to learn more about it? Or should we continue considering it through the prisms of other disciplines? These were the premises which drove both parts of the present research: literature query and empirical study (which featured results from researchers from all around the world), and were addressed in the conclusion.  相似文献   
66.
产业集聚和市场集中是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本文考察了京津冀、长三角两大经济圈制造业产业集聚与市场集中对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作用。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两大经济圈制造业集聚与市场集中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但由于两大区域体制机制条件、创新环境、产业组织形态等不同,制造业产业集聚影响区域技术创新的程度、特征与路径也存在一定差别。两大经济圈应采取差异化集群发展方式,加快推进制造业集群升级,特别是应抢抓第四次工业革命发展机遇,提升制造业智能化水平,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水平。  相似文献   
67.
本文基于2001~2015年我国30省市的面板数据,建立以人力资本为门限变量,以自主研发、技术引进为门限依赖变量的面板门限模型,从人力资本视角实证分析了自主研发、技术引进对区域创新能力的非线性影响效应。结果表明:自主研发、技术引进与区域创新能力之间存在着显著的以人力资本为门限变量的单门限效应。当人力资本水平低于门限值时,自主研发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不显著,而技术引进能显著地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当人力资本水平高于门限值时,自主研发、技术引进均能显著地提高区域创新能力,且自主研发比技术引进更能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从目前人力资本水平来看,我国大部分省份已具备从技术引进向自主研发模式转变的人力资本基础。  相似文献   
68.
崔丽丽   《华东经济管理》2010,24(4):1-3,7
文章基于过程模型和资源视角,构建了信息技术价值创造的研究模型,通过对上海398家制造业企业的调查.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揭示了上海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的价值创造过程,验证了从IT投资到产生价值的路径,证实了政府推动政策、IT基础设施、IT管理等因素对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69.
文章提出了基于价值创造的企业行为过程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指出了企业构成;深入研究了企业能力及其提升:剖析了持续竞争优势形成的内在机理与外在标志。最后,形成了基于价值创造的企业构成、能力、持续竞争优势与市场位势的内在逻辑关系模型。  相似文献   
70.
李梦学  代宝 《价值工程》2006,25(9):116-118
本文首先界定了资源、知识和能力的含义;然后分析了资源、知识和能力三者之间的关系;最后以此为基础重新界定了组织核心能力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