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19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6篇
财政金融   3363篇
工业经济   895篇
计划管理   1937篇
经济学   1131篇
综合类   579篇
运输经济   242篇
旅游经济   8篇
贸易经济   3068篇
农业经济   377篇
经济概况   1776篇
信息产业经济   58篇
邮电经济   269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91篇
  2020年   111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139篇
  2015年   227篇
  2014年   829篇
  2013年   799篇
  2012年   1175篇
  2011年   1449篇
  2010年   1152篇
  2009年   1293篇
  2008年   1231篇
  2007年   781篇
  2006年   827篇
  2005年   822篇
  2004年   671篇
  2003年   654篇
  2002年   368篇
  2001年   282篇
  2000年   221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8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国际财经     
IPSASB针对让渡方服务特许权协议公开征求意见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理事会(IPSASB)近日发布了题为《服务特许权协议:让渡方》的征求意见稿,针对让渡方的服务特许权会计处理问题公开征求意见。服务特许权协议通常称为私营公共  相似文献   
962.
巫彬 《商周刊》2012,(1):46-48
毋庸置疑,中日货币协议可能有助于提升人民币在亚洲及国际间的地位,但同时我们应清醒地看到:此份协议缺乏细节,更像是一个象征性的举动。这只是中国政府为提高人民币地位而迈出的诸多小步之一,目前美元作为世界首要储备货币的地位仍然难以撼动。  相似文献   
963.
框架协议采购是一项新型经营理念和模式,也是目前国际上主流的采购理念和操作模式。框架协议采购旨在通过集成一定时期的需求,以框架协议的形式将主要采购业务向少数供应商集中,从而形成相对稳定的供需关系,有效地实现保证供应、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目标。对于具有统一标准、采购总量较大、采购频次较高等特点的物资,企业运用框架协议进行采购尤为适宜。近年来,中国石化在物资供应系统全面推进框架协议招标采购,彻底改变传统的"一单一招"采购模式,推动采购业务由操作型向管理型转变。  相似文献   
964.
图片报道     
《福建金融》2012,(5):41-41
<正>4月27日,由福建省信息化局、福建银监局联合主办的福建软件产业资金对接服务会在福州举行,中国银行福建省分行等四家金融机构分别与福建省信息化局、福州软件园管委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  相似文献   
965.
BOT投资方式的法律问题及立法实践国际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966.
本刊讯2009年7月16日,广州亚运会前最高层次的体育峰会——2009中国体育营销峰会在广州召开。南航和国内领先的互联网技术公司网易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相似文献   
967.
陈艳 《价值工程》2010,29(1):124-124
文章主要介绍了接入网的概念、基本组网、性能原理、技术指标、业务功能以及常见的故障判断方法。着重分析了管内曾经发生过的故障及处理方法,以供对今后维护工作所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968.
左晓慧 《经济问题》2007,336(8):102-105
内部评级法是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提出的用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和资本监管的方法.主要介绍内部评级法的含义及其在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的使用要求,重点分析内部评级法的内部评级模型计算出的关键指标和其他相关指标在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969.
被誉为“自主品牌的一朵奇葩”的奇瑞,近日与戴姆勒一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签署框架协议,拟贴牌生产其旗下品牌“道奇”并出口到美国。 针对奇瑞此举,有人认为是自毁品牌的愚蠢行为,有人认为是以退为进的战略调整。孰是孰非?[编者按]  相似文献   
970.
《中国经济信息》2007,(4):29-29
凯雷收购徐工机械 一桩看起来很普通的外资收购案。如果不上升到“政治”高度,决不会引起外界的疯狂争吵。尽管修改后的股权交易协议已经没有太多敏感的成分,但持续了两年之久的徐工并购案仍未得到政府批准。这桩2006年并购市场标志性事件的意义在于,它是导火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