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44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6篇
财政金融   265篇
工业经济   59篇
计划管理   243篇
经济学   522篇
综合类   251篇
运输经济   8篇
旅游经济   14篇
贸易经济   794篇
农业经济   66篇
经济概况   58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133篇
  2013年   203篇
  2012年   182篇
  2011年   282篇
  2010年   165篇
  2009年   194篇
  2008年   270篇
  2007年   262篇
  2006年   237篇
  2005年   160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01.
在国际贸易中,对出口方的反倾销等贸易救济措施的运用被认为能够为进口方、即反倾销发起者提供有效的贸易保护。但是,如果在对反倾销的贸易保护效果的分析中同时考量第三国市场,则反倾销的贸易救济效果很可能低于发起者预期。本文采用动态面板模型,从第三国市场的角度分析了美国对华农产品反倾销的贸易保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美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反倾销措施使中国受限产品发生了贸易偏转并挤占了反倾销发起方的海外市场,从而降低了美国反倾销贸易救济预期效果。本文的研究从一个新的视角对美中的贸易摩擦和救济的效果进行了分析,为贸易政策制定及今后双边和多边贸易谈判提供了有益的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02.
运用贸易引力模型分析FDI和各省市区国际贸易的关系,对2007年我国30个省市区和26个国家或地区的双边贸易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各省市区FDI与国际贸易之间存在互补关系,从三大经济区域来看,东部FDI对国际贸易的弹性最大,其次是中部地区,西部地区最小。基于资源禀赋差异的垂直贸易体制加剧了FDI投资于我国的趋势。各省市区的贸易模式取决于贸易双方的经济规模和地理距离。双边贸易流量的规模与各自的经济总量呈正比,双方的地理距离(运输成本)构成了两地之间贸易的阻力因素,地理位置成为阻碍中部和西部地区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3.
中国与中亚5国农产品贸易的互补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亚5国与中国毗邻,双方在农业领域的合作前景十分广阔,随着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的不断深入,中国与中亚5国农产品贸易增长迅速。本文运用修正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强度指数和产业内贸易指数对中国与中亚5国农产品贸易互补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中国与中亚5国在农产品生产要素和农产品贸易方面均存在互补性,且贸易互补性与生产要素的互补性相吻合。然而,双边贸易规模还较小,双方潜在的互补性未能充分转化为现实的互利性,因此,中国要加强与中亚5国的农产品贸易合作。  相似文献   
104.
本文根据新古典贸易模型中的贸易所得的理论定义,对测算源于比较优势的贸易所得的基本方法及其理论基础进行了回顾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进出口额的现值与贸易所得的估算值之间的格兰杰逻辑关系,对中国源于比较优势的贸易所得进行了测算。本文的测算结果表明,中国源于比较优势的贸易所得的最大估算值约为GDP的5%。从比较的角度考察,这一结论的政策含义是,主要依赖劳动力资源或不可再生自然资源比较优势的贸易模式已不具备可持续发展性,建立基于动态比较优势的对外贸易战略应成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05.
东盟贸易便利化对中国制造业产品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机场基础设施质量、海关程序负担和贸易壁垒普遍度三个指标衡量了贸易便利化程度,并应用国际贸易引力模型实证分析了东盟贸易便利化措施对中国-东盟区域制造业产品出口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东盟机场基础设施质量的改善对中国-东盟区域制造业产品出口有显著的影响。东盟机场基础设施质量等级每提升1%,区域制造业产品出口将增加1.48%。而海关程序负担和贸易壁垒普遍度的改善对中国-东盟区域制造业产品出口的影响不显著。在此基础上,本文设计了两个模拟方案,模拟分析了东盟贸易便利化程度的加深对中国制造业产品出口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如果东盟每个国家机场基础设施质量都提升到区域平均水平(5.2),则中国制造业产品出口额将提高39.34%。如果东盟每个国家机场基础设施质量等级提升到区域最高水平(6.9),则中国制造业产品对东盟出口额将增长70.95%。  相似文献   
106.
从国际生产和世界贸易两个层面分析并测算了当今世界生产和贸易的最新特点和进展,揭示了两大体系的紧密联系.在外部需求下降的情况下,垂直专业化生产对国际贸易尤其是中间产品贸易造成了负面影响,金融危机通过垂直的国际生产格局对国际贸易的破坏作用放大了.由于供应链的断裂会造成价值链上多个国家进出口贸易的下降,并对深层次参与垂直专业...  相似文献   
107.
本文以商业存在为例,分析了美国服务贸易出口的环境效应。结果表明,美国服务贸易出口对环境具有显著影响,一方面可以降低一氧化碳、非甲烷有机挥发物、氮氧化物的污染排放,另一方面也会增加二氧化硫污染排放。进一步地分行业分析表明,美国服务业各部门出口的环境效应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8.
随着我国加快融入全球贸易自由化的进程,日趋激烈的进口竞争致使国内相关产业的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所以我国需要制定新的贸易制度以有效应对因进口贸易自由化而产生的产业损害和结构调整问题。作为制度选择之一,美国贸易调整援助制度给我国带来了重要的经验启示,某些具体规则对构建符合国情的TAA制度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在当下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下,构建我国TAA制度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因此,必须对该制度的几个基础性、根本性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从立法定位、立法目标、基本原则与立法模式的角度提出制度设计的基本设想。  相似文献   
109.
对我国出口退税政策效果的实证分析及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兰宜生  刘晴 《财贸经济》2011,(9):80-84,136
本文以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的实际效果为研究对象,对出口退税政策的经济效应进行理论分析,并运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方法对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的实际效果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研究表明:出口退税对我国出口额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国外需求才是影响我国出口额的主要因素,而且出口退税会恶化我国价格贸易条件,加大通货膨胀压力。基于理论和实证的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0.
李春顶  赵美英 《财贸经济》2011,(5):86-91,137
国际贸易争端解决机制主要有双边谈判、诸边一体化以及多边WTO化解机制,相关国内外文献较少涉及这三种机制之间的选择和优劣比较。本文用一个博弈的理论框架,从国家及贸易产品市场类型差异的角度分析了不同解决机制下单国的福利以及世界的总福利状况。结果发现,对于具有市场势力的大国来说,参与国越少的机制对其越有利,而对于没有市场势力的小国则是参与国越多的机制对其越有利,同时多国参与的机制也更有利于世界的总福利。因此,中国在选择贸易争端解决机制时,必须根据争端商品的市场竞争情况及价格影响和控制能力进行合理抉择;而从我国大多数出口商品的市场特点看,越多国家参与的机制可能更加有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