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89篇 |
免费 | 197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财政金融 | 10篇 |
工业经济 | 17篇 |
计划管理 | 103篇 |
经济学 | 119篇 |
综合类 | 87篇 |
运输经济 | 4篇 |
旅游经济 | 1篇 |
贸易经济 | 228篇 |
农业经济 | 353篇 |
经济概况 | 6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5篇 |
2024年 | 21篇 |
2023年 | 16篇 |
2022年 | 24篇 |
2021年 | 42篇 |
2020年 | 32篇 |
2019年 | 19篇 |
2018年 | 26篇 |
2017年 | 35篇 |
2016年 | 40篇 |
2015年 | 23篇 |
2014年 | 66篇 |
2013年 | 73篇 |
2012年 | 80篇 |
2011年 | 88篇 |
2010年 | 70篇 |
2009年 | 83篇 |
2008年 | 52篇 |
2007年 | 38篇 |
2006年 | 36篇 |
2005年 | 38篇 |
2004年 | 16篇 |
2003年 | 12篇 |
2002年 | 12篇 |
2001年 | 19篇 |
2000年 | 11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研究目的:探讨退耕农户在生产力安排和收入结构方面是否存在同群效应或者互补效应,以及劳动力流动、退耕还林政策因素对农户收入结构的影响机制。研究方法:考虑农村社会网络内部农户间互动对其决策的影响,利用空间权重矩阵精确且全面地捕捉和定位社会网络复杂关系,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展开分析。研究结果:(1)在白滩村社会网络体系中,农户的农业收入比增长1%,其亲戚邻居的家庭农业收入比降低6.7%,这一情况反映了劳动力由农业部门向非农部门转移而产生的社会网络\"互补效应\";(2)白滩村退耕程度越高的农户,其农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例就越高,退耕程度每增加1%,农业收入比将提高5.2%;(3)家庭总劳动力越多的,农业收入占总收入比例越低,其中家庭农业劳动力每流出1%,农业收入比减少3.2%。研究结论:(1)将白滩村社会网络的互补效应应用于其农村信息共享平台建设;(2)通过鼓励种植收入较高的经济林提高农民退耕还林积极性;(3)以就业为核心促进白滩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相似文献
102.
李练军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7,38(12):130-137
[目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提高我国农业经营主体收入的最佳途径,是粮食主产区现代农业发展、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现实选择。明晰粮食主产区农户水稻适度规模经营意愿水平,并深入考察其影响因素,对进一步提高水稻适度规模经营意愿、扩大土地经营规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基于江西省7县428个水稻种植户的实地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借鉴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粮食主产区水稻适度规模经营意愿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1)各县水稻适度规模经营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特征存在着一定差异,且它们之间具有较为密切的关系;(2)劳动力、土地、资金和其他因素对粮食主产区水稻适度规模经营意愿均具有显著影响,其中土地因素对水稻适度规模经营意愿影响最为显著,劳动力和资金因素具有较大影响,其他因素影响较小;(3)在引入模型的13个影响因素中,土地规模、土地流转和户主文化程度对水稻适度规模经营意愿影响最为显著,劳动力人数、融资难易程度和非农收入比例次之,户主年龄、人均收入和区域经济水平也有影响,而家庭生命周期、粮食补贴、农业技术培训和购买农业保险则没有对规模经营意愿产生显著影响。[结论]根据以上研究结果,从加快土地流转、提升农户素质、破解融资瓶颈和分区分类推进适度规模经营4个方面提出了相关对策,认为要加快土地流转,扩大土地经营规模,创造适度规模经营前提条件;加强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农户职业素养,培养适度规模经营职业队伍;扩大融资渠道,改善粮食补贴模式,克服适度规模经营资金瓶颈;充分考虑地区差异,区分不同的地域类型,分区分类推进适度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103.
粮食安全视角下粮食主产区耕地休耕规模及动态仿真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目的:以保障粮食安全为目标,构建粮食主产区休耕最大规模测算和仿真模型,仿真预测不同人口政策效应情景下最大休耕规模及休耕规模弹性边界,以期为保障中国休耕政策推行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提供参考.研究方法: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结果:(1)2007—2016年模拟期内,湖北省在兼顾区域粮食供给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同时,能够保有一定比例持续增长的弹性耕地资源,支撑国家\"藏粮于地\"战略的实施;(2)2017—2036年仿真期内,湖北省休耕最大规模和休耕规模弹性边界在人口增长保持不变和不断下降两种情景下总体保持扩张趋势,在人口增幅略微上升和大幅上升两种情景下呈现先缩小再扩大的态势;(3)在当前符合全面二孩政策目标人群规模庞大且妇女二孩生育意愿较强的情况下,全面二孩政策在中长期的粮食需求增加效应极有可能导致湖北省可休耕耕地规模减少和休耕规模弹性边界缩小.研究结论:应积极扩大休耕规模和范围,丰富休耕试点区域,正式建立目标多元化、模式多样化和实施常态化的耕地休耕制度,以粮食安全为前提实现对休耕的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104.
关于推进我国粮食流通体制市场化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淑湘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4,(11):52-5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朝着市场化趋向渐进式发展.市场化是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主线.当前应努力塑造农村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逐步完善粮补改革若干政策,积极推进粮食流通体制市场化改革. 相似文献
105.
根据中国储粮生态区域划分,宁夏属于第二储粮生态区,即低温干燥储粮区。该区域的生态特点决定了低温储粮既是最佳选择,也是最经济有效的储粮方式。笔者结合近年来在宁夏地区开展的低温储粮技术应用情况,探索采用技术集成以达到储备粮低温储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6.
2020年中国人粮关系情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耕地、复种、粮作比例、播面单产、人均消费需求等不同条件组合,讨论不同情景下中国分县的粮食产量和人口承载力,向国家层面汇总,对2020年(全面小康)中国人粮关系的未来前景进行系统分析,探讨不同情景下中国人口—土地—粮食的互动关系,为中国人粮关系协调发展提供决策依据。结果表明:在不同耕地、复种指数、粮作比例和播面单产组合下,我国2020年人口承载力在9.28亿人和16.96亿人之间,不同的生产经营和消费方式对中国是否能实现人粮平衡具有较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7.
文炳洲 《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14,(4):50-55,F0003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民众生活压力骤然增大.究其根源,见仁见智.文章认为,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展失衡是导致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的主要原因.多年来,受“重工轻农”思想观念的主导,各级政府以牺牲“三农”来支撑高速工业化和城市的快速扩张,导致了耕地面积和“职业农民”的锐减,农产品的生产能力严重不足.因此,必须修正宏观经济政策,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 相似文献
108.
欧美农产品最低价格和目标价格在农产品市场供求关系、进出口政策和政府财政能力等约束之下,长期密切配合,共同促进了欧美农产品产量和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保护性收购方式下的最低价格干扰了市场价格的形成,非保护性收购方式下的最低价格对市场价格的形成没有影响,目标价格有效维护了供求关系决定价格的市场机制。最低价格和目标价格的使用与农产品供求状况没有必然联系,而最低价格的执行方式由农业资源禀赋和农产品供求关系决定。我国农产品的最低收购价抬高了市场价格,但其“拖市”功能有利于稳定农产品生产,而目标价格的反周期功能可稳定农民收入。因此,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我国不能以农产品目标价格取代最低价格,而应分品种施策不同的农产品价格支持政策。 相似文献
109.
重庆粮食增产途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庆粮食生产总量呈现下降趋势,产量与消费量、实际储备量与应储备量均有较大缺口,同时又面临耕地面积减少的困境;因此,提高粮食单产是重庆实现粮食增产的最佳途径.通过主成分分析,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和抗灾能力的大小是影响重庆粮食单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0.
提高我国战略性粮食产品流通控制力,要完善战略性粮食产品的流通支持政策,加强对战略性粮食产品的质量监控和品牌培育,加大对各地区粮油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完善战略性粮食产品流通市场准入政策,进一步明确粮食收购、粮食和植物油等产品的批发、零售、配送等限制类产业的具体实施细节;加强对战略性粮食产品中薄弱品种和薄弱环节的监管;大力培育有国际竞争力的粮食流通企业,支持国有粮食流通企业"走出去",在全球市场配置资源,实现国内、国际市场互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