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53篇
  免费   327篇
  国内免费   21篇
财政金融   315篇
工业经济   303篇
计划管理   1452篇
经济学   1148篇
综合类   1093篇
运输经济   52篇
旅游经济   114篇
贸易经济   766篇
农业经济   663篇
经济概况   795篇
  2025年   28篇
  2024年   72篇
  2023年   112篇
  2022年   114篇
  2021年   142篇
  2020年   216篇
  2019年   152篇
  2018年   116篇
  2017年   164篇
  2016年   161篇
  2015年   189篇
  2014年   377篇
  2013年   450篇
  2012年   483篇
  2011年   597篇
  2010年   465篇
  2009年   342篇
  2008年   462篇
  2007年   453篇
  2006年   417篇
  2005年   287篇
  2004年   194篇
  2003年   203篇
  2002年   136篇
  2001年   116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葛艳平  李欣 《价值工程》2012,31(29):87-89
在工程项目建设决策中,企业所处的外界环境和自身的优势、不足都对项目环境决策正确与否有着重要影响。运用SWOT分析方法得出企业在项目环境决策过程中的外部机会、威胁和内部优势、不足,通过对SWOT代表的含义和SWOT矩阵的分析,根据AHP法,分析企业如何结合所处的环境对内部能力和综合素质进行客观评价,从而判断项目决策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2.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与土壤质量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质量高低对植被恢复具有重要作用,它不仅影响植物群落的发生、发育和演替的速度,而且也对生态系统过程、生产力和结构等具有重要影响。植物演替过程.也是物种对土壤肥力逐渐适应、改造及不同物种在不同肥力梯度下相互竞争和代替的过程。因此,植被恢复过程也从多个方面影响着土壤质量,植被是土壤质量改善的重要驱动力之一。黄土高原地区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后土壤质量将在某种程度上得以恢复.不同类型植被土壤质量恢复还具有明显差异,并且在一定时间范围内,随恢复时间延长,土壤质量不断改善。  相似文献   
73.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与国土空间规划的逻辑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目的:面向国土空间规划,探讨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理论内涵,揭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模式与国土空间规划的逻辑问题。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法和归纳演绎法。研究结果:(1)资源环境承载力可以由自然系统的承载力、来自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压力以及由于管理及技术进步所产生的润滑力3个力构成;(2)资源环境承载力内涵可以解构为资源的承载功能、环境要素的容纳功能以及生态要素的服务功能3个层次;(3)国土空间规划的主要目标是优化空间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对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核心需求是摸清资源环境本底条件、科学评判当前承载压力的大小等;(4)面向国土空间规划,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存在4个方面的逻辑问题:资源环境承载压力、能力与潜力之间的逻辑不清,生态要素承载力判断的逻辑缺乏,\"木桶原理\"复合思路与适宜性评价的逻辑矛盾,面向过去原则与面向未来预警之间的逻辑问题。研究结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是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只有明确评价对象,厘清评价中的逻辑问题,同时满足评价方案的科学性与实用性,才能为国土空间规划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撑。  相似文献   
74.
我国扩大内需政策拉动了投资需求,却难以启动消费需求,其效率低下。政策之所以低效既有内因也有外因,内因是政策缺陷,主要表现为政策缺乏可行性、针对性、必要的力度以及积极财政政策的固有弊端,外因是不理想的制度环境,表现为与消费活动三个基本构成要素消费主体、消费客体及消费环境相关的制度或体制问题,包括不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易导致产品同质化的行政区经济管理体制和重工轻农的财政投资体制。要提高扩大内需政策的效率,就要注意政策行为的科学性,并推进各相关制度的改革。  相似文献   
75.
紫鹊界梯田景观资源与旅游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湖南省新化县紫鹊界梯田,气势恢宏,景观奇特,文化内涵丰厚,有观赏、体验和教育等多方面的旅游价值;通过分析其旅游开发中不协调的因素,对紫鹊界梯田景观的旅游开发,提出了积极融入大桂林旅游经济圈、开发文化特色的旅游产业和原生态特色的旅游产品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6.
[目的]考虑环境和耕地约束,构建了城镇化效率测算指标体系,测算并分析我国2000~2014年区域城镇化效率,并且从城镇化发展模式与产业结构分布形态2个角度探索区域城镇化效率差异的机理。[方法]以\"工业三废\"和耕地面积减少量作为非合意产出,构建了由11个指标组成的投入—合意产出—非合意产出指标体系,进而利用优化ISBM模型测算了2000~2014年我国区域城镇化效率,并利用谱系聚类方法分析了其梯队层次特征。[结果]我国各省域城镇化效率总体较低,绝大多数省域处于效率缺损的状态;各省域城镇化效率表现为明显的5个梯队层次,不同区域、不同梯队省域城镇化效率存在明显差异,总体呈现出东、中、西依次递减的格局,并且省域之间城镇化效率差距自2000年以来呈不断缩小的趋势;东部地区城镇化效率较高,总体上城镇化与产业结构之间相互协调,城市群发展程度高而使得城市之间的分工合作程度高;中西部地区城镇化效率相对较低,产业结构对经济的支撑作用相对较弱,城市体系断层明显,城市群带动作用弱。[结论]我国区域城镇化效率总体较低且不平衡,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城镇化模式和演进机制,区域之间的城镇化效率差异体现在产业结构层次、城市集聚方式以及劳动力转移方式等方面。  相似文献   
77.
我国重点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张文彬  王毅 《技术经济》2011,30(5):15-18,104
在对我国12家重点工业企业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归纳出我国重点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要关注的6个问题: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有待进一步加强;企业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产业链创新能力的建立难以突破;国内市场需求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面临深化问题;技术创新国际化面临严峻挑战;人才问题成为制约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瓶颈。然后,从供给导向、需求导向和创新环境建设三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8.
论转基因农产品国际贸易与我国发展战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全球生物技术产业正在蓬勃发展,各国政府都把推广生物技术、发展生物技术作为提高本国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转基因农产品国际贸易是一个前沿领域,能否在这个领域取得主动,关系到整个生物产业的发展问题,采取全新的贸易战略和措施已刻不容缓,本文试图在这方面有所探讨。  相似文献   
79.
[目的]近年来各地积极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是基于农民主体视角的村庄环境整治评估工作开展并不充分,因此有必要对此进行有效探索,明确农民对当前村庄环境整治工作的满意程度,分析制约当地村庄环境整治农民满意度的关键因素,以期为政府更好地实施村庄环境整治工作提供参考方向,使村庄环境整治更符合农民的实际需求。[方法]以江苏省姜堰区、高邮市、大丰市和涟水县271个有效样本为基础,构建了包括4个方面21个具体指标的村庄环境整治农民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4个地区村庄环境整治农民满意度进行总体评价,借助四象限对比分析找出制约当地村庄环境整治农民满意度的关键因素。[结果]4个地区村庄环境整治农民满意度综合得分为77.07分,当地村庄环境整治项目得到了农民的基本认可;四象限分析结果显示,农民对其需求较为强烈,但是目前的整治现状尚不能达到农民期望值的制约因素主要为河塘污染治理、人禽粪便处理、乡村道路和排水管网设施,其次房屋内外装修、工业污染治理、文化娱乐设施、公厕数量与质量和娱乐活动等指标农民满意度偏低,需要进一步的改善。[结论]当前村庄环境整治农民满意度总体较高,影响满意度的制约因素主要集中在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方面,文末从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基础设施和提高农民参与性3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0.
徐骁  赵永康  廖超  袁清乾  葛磊 《物流技术》2011,30(1):138-141
针对传统电磁导引方式存在的缺陷,提出了双线轨道和节点RFID导向方法;进一步降低地面和系统成本,提高了路径设计及更改的灵活性;利用RFID中定位及存储关键词等方式增强了AGV自主导引能力;最后展望了新导引方式及AGVS在物联网中的应用前景和使用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