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6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8篇
财政金融   14篇
工业经济   11篇
计划管理   79篇
经济学   85篇
综合类   39篇
运输经济   1篇
旅游经济   10篇
贸易经济   62篇
农业经济   70篇
经济概况   4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目的]通过分析四川省地理标志对农产品品牌营销竞争力的影响,以期促进当地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快速发展和推广。[方法]文章构建影响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营销竞争力的指标体系,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得消费者对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相关数据,并在对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检验的基础上,对影响地理标志农产品营销竞争力的各因素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结果](1)针对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品质和价格问题分别有64.91%、39.1%的消费者表示同意或非常同意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品质、价格比其它同类农产品好;(2)针对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品牌名称和外观问题分别有81.1%、57.9%的消费者表示同意或非常同意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品牌名称和外观比其它同类农产品要好;(3)针对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品牌个性和品牌文化问题分别有53.14%、53.63%的消费者表示同意或非常同意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品牌个性和品牌文化比其它同类农产品要好;(4)针对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品牌声誉和品牌口碑问题分别有53.63%、70.67%的消费者表示同意或非常同意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品牌声誉和品牌口碑比其它同类农产品要好;(5)针对消费者是否愿意购买地理标志农产品,73.94%的消费者表示愿意购买,73.68%的消费者更是愿意将地理标志农产品作为同类农产品的首选。[结论]地理标志农产品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排序依次是品牌性能价值品牌传播力品牌显示力,同时证明地理标志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品牌竞争力。  相似文献   
72.
四川省农业地理集聚格局及演化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四川省农作物的地理集聚特征,专业化格局,从农业地域系统视角构建分析框架探讨其演化机制。文章以12种农作物为研究对象,基于2000~2014年的四川省21个市州农作物播种面积数据,综合运用重心模型、基尼系数、区位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四川省12种农作物生产重心较为稳定,未出现较大范围的地理迁移。(2)四川省大部分农作物地理集聚水平整体较低,且在研究期内集聚过程缓慢。经济作物的区域专业化水平相对于粮食作物较好。烟叶、苹果地理集聚程度较大,已经形成相对明显的区域专业化生产。(3)农业地理集聚格局演变从最初受内部压力驱动形成自然集聚格局,逐步转向为受内外压力驱动的自然社会集聚格局。四川省主要农作物地理集聚处于试错和纠错过程中,尚未形成新一轮的农业生产区域化布局和分工。  相似文献   
73.
[目的]研究乡村旅游与农村可持续生计耦合协调发展对促进乡村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方法]文章通过构建乡村旅游与农村可持续生计系统指标体系,以熵值法与变异系数法综合确定指标权重,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10—2019年青岛市城郊4区3市乡村旅游与农村可持续生计的耦合协调度进行测算,并运用地理探测器对空间布局的驱动机制进行分析。[结果](1)乡村旅游与农村可持续生计耦合协调度保持持续增长态势,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农村可持续生计水平呈现波动增长。(2)从时空分异特征来看,2010年各区市多呈失调状态,2015年以中级协调为主,2019年黄岛区实现优质协调,其他区市达到良好协调状态。(3)单一影响因子分析显示人口密度对2010年耦合协调度分布状态解释力最强,乡村旅游景点密度对2015年、2019年耦合协调度分布状态解释力最强。(4)因子交互影响分析表明耦合协调度空间分异是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结论]各地区应着力于发挥乡村旅游资源要素集聚的推动力,培育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产业集群,实现资源合理开发与持续利用;聚焦乡村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74.
目的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创新发展是我国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重大战略,通过对山东省3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特征进行研究,有利于以点带面,提升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质量。方法 文章以山东省1 585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空间分析方法和地理探测器模型系统揭示山东省3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创新发展机制。结果 (1)山东省3类经营主体呈集聚型分布,3类经营主体的空间离散程度均处在高非均衡水平,空间分布结构的区域差异明显。(2)3类经营主体呈现“多中心,连片化”的空间分布特征,家庭农场整体呈“带状”分布,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整体呈“环带状”分布。(3)家庭农场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县域层面呈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龙头企业在市域层面呈显著的空间负相关性。(4)生产要素、政府能力、劳动力质量、技术创新、产业结构、金融服务、电子商务和市场化水平共同推动各类经营主体创新发展,且两两之间的交互能对3类经营主体创新发展具有协同增强的作用。结论 因此,针对不同类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发展特性,采取多元化、差异化的发展策略组合有助于推动各类经营主体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75.
[目的]不同区域的乡村因自然禀赋和社会环境存在差异,呈现出异构的变化脉络和发展态势。掌握其影响因素及时空变化情况,有益于探寻因地制宜的乡村发展对策。[方法]文章以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表征乡村发展水平,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地理探测器等模型解析影响县域乡村发展要素的主导因素,分析其时序变化和影响区域分布。[结果](1)陕西省乡村发展水平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该特征随时间变化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各要素影响力排序结果存在一定差异,但靠前5个因素保持一致;(3)目前乡村发展尚未克服地形因素的阻碍,地区经济发展与人力资本的差异可能继续影响乡村的发展,县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逐渐成为乡村发展差异的主要矛盾;(4)不同地区所受的主导要素不同。[结论]加强县区自身经济发展、加大基础建设的投资,以及发挥乡村的能动作用并努力提升乡村劳动力质量水平,对乡村可持续发展尤其重要。陕西省各区域乡村发展限制条件有所差异,陕北地区应当注重人力资本的发展,加大教育投资或许是其发展之路;关中地区地区经济总体较好,应当发挥城市的带动作用,以城带乡、以工促农。陕南地区利用其生物与旅游资源的优势,发展特色农业促进乡村发展。  相似文献   
76.
Geographical Indications (GIs) ar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instruments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regulations and are growing as contentious issues in trade negotiations and disputes. GIs can improve welfare but they can also be a protectionist instrument. The EU has the most GIs in the world, but they are concentrated in the south of the EU. Even excluding wine, there are seven times more food GIs per capita in the southern EU Member States than in other EU Member States. This note discusses several factors which may explain the geographic concentration of GIs in the south of the EU.  相似文献   
77.
In the early 1990s, the European Union established two main quality schemes: geographical indications (GIs) and organic production (OP). Despite the abundant literature on the EU quality schemes applied to many food categories, including extra virgin olive oil, in most studies, GIs and OP are analysed separately, under the assumption that they are independent. This study aims to prove that synergies exist between GIs and OP labels. We analysed EU labelling on GIs and organic attributes simultaneously using bivariate probit models, and also assessed the level of independence from each other. A survey was administered to Italian consumers to elicit their purchasing behaviour of olive oil. The results found a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wo certifications, highlighting the promising use of both certifications for olive oil products.  相似文献   
78.
The economics of geographical indications (GIs) is assessed within a vertical product differentiation framework that is consistent with the competitive structure of agriculture. It is assumed that certification costs are needed for GIs to serve as (collective) credible quality certification devices, and production of high-quality product is endogenously determined. We find that GIs can support a competitive provision of quality and lead to clear welfare gains, although they fall short of delivering the (constrained) first best. The main beneficiaries are consumers. Producers may also accrue some benefit if production of the high-quality products draws on scarce factors that they own.  相似文献   
79.
从知识产权入手保护我们国内的优质土特产品,既可以创建我国自己的世界品牌,又可以突破当今世界经济强国以技术标准、专利技术等一系列措施所构筑的贸易壁垒,从而起到提高中国地理标志产品,特别是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80.
陈洪超 《价值工程》2014,(23):296-298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地理标志作为一项重要的知识产权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但目前我国地理标志权和商标权间仍然存在冲突,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地理标志产业的长远发展。文章以目前我国地理标志权和商标权之间的冲突及其原因作为切入点,介绍国外的地理标志保护模式,并对我国地理标志权和商标权间冲突的解决提出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