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3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2篇
财政金融   99篇
工业经济   17篇
计划管理   227篇
经济学   217篇
综合类   363篇
运输经济   3篇
旅游经济   16篇
贸易经济   317篇
农业经济   37篇
经济概况   16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100篇
  2012年   100篇
  2011年   132篇
  2010年   111篇
  2009年   105篇
  2008年   138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88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1.
Personal web usage, that is, non-work-related use of the Internet for personal purposes during work hours, is a pervasive behavior observed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U.S. companies have implemented several countermeasures to cope with personal Web usage, but those measures have not successfully mitigated this behavior. Considering the significance of personal Web usage, we need to understand why personal Web usage is not alleviated in current organizations. The goal of this study is to present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why employees continue personal Web usage based on an extended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We are particularly interested in how people's perceptions of moral dimensions contribute to personal Web usage, recognizing that our work environment becomes more Web-embedded. We conducted a field survey of 426 U.S. business professionals and analyzed the data by using partial least squares. As a result, we demonstrate that an individual's attitude, subjective norm, denial of responsibility, self-efficacy, personal computer availability, seclusion of office, and workload are significant factors affecting personal Web usage. Interestingly, current organizational preventive efforts (e.g., Web-based activity monitoring and filtering systems and policies) and moral obligation are not as significant as we originally expected. Key implications for theory and practice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92.
利用贝叶斯博弈模型分析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医疗机构和农民之间的博弈,分析引发医疗服务供给诱导需求的原因,以及由于道德风险引发的医疗机构和农民之间的合谋,并且提出建立第三方购买机制等若干建议,以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地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93.
高校道德教育的文化依托和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道德的母体,大学校园文化具有强大的价值理性建构功能和德育功能:精神文化为道德和价值观念提供思想资源,物质文化为道德合理性提供依据并创设“场”环境,制度文化为道德的选择、维系与规范提供保证。应当在高校文化背景下构建高校道德“场”,寻找文化与道德教育的契合点,从文化的提升、传承、创新、展现等方面来加强道德教育的文化建构,进而提高德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94.
95.
企业社会责任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性质、企业社会责任的范围与结构以及企业社会责任法律化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对有争议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梳理与厘清,并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法律化应遵循的若干原则。  相似文献   
96.
Research about codes of corporate ethics has hitherto taken a hypothetical, correct meaning of codes for granted. The article problematises the dichotomous categories intrinsic and subjective meanings of codes. I address the question if professionals in finance accept codes of business. The particular mentality of stockbrokers and traders constructs the way they judge restrictions such as company codes of ethics. While neglecting dimensions of ethics beyond known rules, brokers and traders distrust good ethics as a possible end in itself. Many professionals in the financial market perceive efforts to integrate ethical reasoning in work as only means for maximising business opportunities.  相似文献   
97.
目前针对火灾、泥石流等突发性事件引起的生态公益林的毁坏,许多省份给予每亩500—700元的定额赔偿金,并且保险定价有一定的随意性。由于林改后对生态公益林的补贴一般每亩只有10—20元,相对于保险赔偿金则过低,如此便产生了生态公益林保险的变相融资道德风险倾向,即:林农很可能为套取保险资金而消极防御火灾,甚至故意纵火。运用林农效用函数,通过确定性等价收入等理论定出生态公益林的保险价格,设计出一套实物支付与分期付款相结合的保险方案,有效地规避了此类道德风险的发生。  相似文献   
98.
主体间性的缺失是影响德育师生关系,造成德育实效性差的根本原因。要增强高校德育的实效性,必须在主体间性视域下研究目前德育中师生关系的异化原因并进行重新建构。把主体间性从哲学领域引进到德育领域,用一种崭新的视角来关注整个德育过程,对研究新时期高校德育师生关系的异化与建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
道德效力不仅仅是道德规范的影响力,而是道德价值体系整体的效力,是道德价值体系本身所具有的能实现一定社会目标、达到某种社会效果的力量。它不仅是一个量的概念,因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在程度上有所不同,而且在性质上也有善与恶的区分。相对于法律效力,道德效力有其独有的特性。其外在表征主要体现在求善的执着、个体的自律和他律、社会秩序的良好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0.
信息不对称对保险业的影响及治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彬 《经济与管理》2006,20(4):76-79
保险市场是一个典型的信息不对称市场,保险市场的不对称信息主要包括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保险市场信息不对称将导致保险市场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因此要加强保险市场信息披露,完善和发展保险技术,整顿市场秩序,以促进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