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7篇
  免费   158篇
  国内免费   85篇
财政金融   101篇
工业经济   255篇
计划管理   790篇
经济学   271篇
综合类   199篇
运输经济   6篇
旅游经济   92篇
贸易经济   582篇
农业经济   17篇
经济概况   22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92篇
  2019年   97篇
  2018年   83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94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131篇
  2013年   487篇
  2012年   151篇
  2011年   125篇
  2010年   122篇
  2009年   133篇
  2008年   151篇
  2007年   133篇
  2006年   101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本文主要以定期的报告(如年报)、公开发表文章、公司手册等提供的事实、资料为依据,以公司重构理论为指导设计调研提纲对三洋电机进行案例研究。试图分析作为日本跨国公司的三洋电机围绕选择与集中、发掘新领域而进行全球业务调整、组织紧缩、财务重构的特点。  相似文献   
22.
组织政治氛围是员工离职倾向的重要前因变量,但现有文献还未对这种关系及作用机制进行系统研究。基于资源保存理论,引入员工沉默作为中介变量,以政治技能作为调节变量,构建被调节的中介模型,探讨组织政治氛围对员工离职倾向的影响机制。通过线性回归、Bootstrap等方法对328份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组织政治氛围正向影响员工离职倾向,员工沉默在该过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政治技能负向调节组织政治氛围与员工沉默之间的关系,政治技能负向调节了员工沉默在组织政治氛围与离职倾向之间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23.
个人主动性:21世纪的新型工作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霖  王重鸣 《技术经济》2006,25(10):54-56
当前,对组织中雇员积极行为的研究,是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一个新的潮流。而个人主动性作为一种积极的工作模式,正是其中的一个焦点。本文系统地介绍了个人主动性的内涵、维度(自发性、前瞻性和克服困难)及其行动系列。在此基础上,本文探讨了个人主动性对于个人、组织绩效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提升个人主动性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24.
李超 《中大管理研究》2007,2(3):108-120
创业企业集群是企业家的聚集区域,创业者是推动创业企业集群“点——线——面——群”成长和升级的关键因素。文章应用组织社会学中的新制度学派观点,从“组织域”层面解释创业企业集群的发育机理,对以高科技园区为代表的创业企业集群、群内企业以及集群环境进行分析,并提出高科技园区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5.
企业技术能力的演进是一个技术学习过程,本文对技术能力和技术学习的基本内涵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一个企业技术能力发展决定因素和机制的分析框架。我们认为,为获取技术能力发展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技术学习需要整合三个维度的知识学习:个人学习与组织学习,内部知识学习与外部知识学习,以及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学习。因此,企业技术学习应该包含以下四个子过程:外部知识获取、内部知识获取、知识编码化以及知识社会化。由于这四个过程所获取的知识来源,性质不同,为完成这些子过程所需要的资源和机制也各不相同。通过对各个子学习过程决定因素和机制的分析识别,综合起来,我们为分析企业技术能力获取的决定因素和内部机制提供了一个基本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26.
Changing trends and the nature of the work force dictate increased personal responsibility by employees and expanded use of self-management practices. Nevertheless, organizations also feel the need to maintain external control. We propose a progressive view of accountability theory which can resolve the dilemma of how internal and external control can effectively coexist. Success of accountability forces is determined primarily b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incipal (party to whom one is accountable) and the agent (employee). The agent’s felt responsibility is enhanced to the extent that accountability leads to the structuring of expectations, the agent’s perceptions of the task or activity as significant, and the agent’s perception of control over the situation. Propositions that may be used to guide future research are offered throughout the article.  相似文献   
27.
Abstract

Although research has investigated the consequences of underemployment in domestic settings, research on the effects of underemployment among expatriates remains limited and has yielded inconsistent results. From a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there is a need for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mechanisms through which underemployment affects various work-related outcomes and to account for potential contingencies. Drawing on the person-job fit literature and research on organizational identification, we theorise and empirically examine how and under what conditions underemployment influences expatriate performance. Using an original primary data-set of 103 Japanese expatriate managers in the UK, we find that underemployment affects expatriate work outcomes by increasing expatriates’ maladjustment and that this effect is moderated by the level to which expatriates identify with their organization.  相似文献   
28.
Effective conflict resolution procedures serve to minimize dysfunctional effects of conflict and maximize functional effects. In the literature on conflict resolution procedures, the effectiveness of procedures has been evaluated primari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individual. This article suggests that a system-level analysis of the pattern of outcomes resulting from different conflict resolution procedures is a necessary component in formulating a comprehensive framework for the design and evaluation of conflict resolution systems in organizations. The analytic questions addressed by this study concern associations between resolution procedures and outcome patterns in a system created specifically for conflict resolution within organizations: the grievance system. The pattern of outcomes was found to vary with the conflict resolution procedure. It is suggested that this has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effective conflict resolution systems.  相似文献   
29.
动态项目型新产品开发组织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左永刚  陈军  杨静 《价值工程》2003,(Z1):27-29
产品开发组织是新产品开发系统的组织保证。根据多产品多层次并行的产品开发过程,讨论建立了动态项目型新产品开发组织。为了顺利实现产品开发,在产品层、子阶段层和设计层并行;在动态项目型产品开发组织中,又讨论了组建产品策划团队、产品开发管理团队和产品开发技术团队等内容,以确保相应的新产品开发战略的实现。  相似文献   
30.
互惠和信任是社会交换的普适准则。本文基于社会交换理论,以中国境内各类企业972位管理人员为样本,试图研究领导风格与员工工作态度之间的关系,尤其是组织与员工间的互惠和员工的组织信任在其中的中介作用。在初步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对变革型领导、事务型领导、广义互惠、平衡互惠、员工的组织信任、组织承诺和离职意愿各概念进行了系统的探索性分析和验证性分析,接着检验了这七个核心概念的区分效度。研究结论表明:(1)变革型领导不仅直接对员工的组织信任和组织承诺产生作用,而且通过组织对员工的广义和平衡互惠使员工产生对组织的信任,从而提高员工的组织承诺和降低员工的离职意愿;(2)事务型领导仅仅通过互惠对员工的组织信任和组织承诺产生作用;(3)广义互惠直接影响员工的组织承诺,平衡互惠通过组织信任影响员工的组织承诺。研究结论告诉我国企业领导者,首先,尽可能锻炼自己,努力成为变革型领导者。其次,要努力塑造互惠和信任的企业文化,并且特别着重于建设广义互惠的企业文化和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