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5篇
  免费   119篇
  国内免费   61篇
财政金融   139篇
工业经济   129篇
计划管理   422篇
经济学   605篇
综合类   347篇
运输经济   56篇
旅游经济   76篇
贸易经济   299篇
农业经济   387篇
经济概况   405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98篇
  2014年   162篇
  2013年   213篇
  2012年   196篇
  2011年   261篇
  2010年   169篇
  2009年   194篇
  2008年   230篇
  2007年   211篇
  2006年   180篇
  2005年   118篇
  2004年   94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是高等教育的起点。在地方性应用型高校建设背景下,探索与实践"规范加特色"的入学教育模式,可以有效引导新生尽快适应新的大学生活,为大学学习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92.
赵金林 《价值工程》2011,30(20):220-221
本文通过对陕甘宁边区学校体育的深入探讨,对比分析了陕甘宁边区学校体育与当代学校体育的地位、精神支柱以及体育课程目标的异同,对于我们认清历史与传统留下的精华与糟粕,分辨历史文化中的营养与垃圾,确定我们学校体育教育方向,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同时可为当代学校体育的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3.
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全国性的以高速公路网为骨架的高效运输网络,中尺度空间的公路网络效应十分显著,其对区域城镇体系及其网络结构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认为对高速公路网与区域城镇体系演化的空间互动机理科学问题的研究,可以补充、发展和完善公路交通网络与城镇体系空间发展关系的理论;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论述,指出,目前交通网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网络结构特征、可达性和城市体系等方面,由于公路网络具有复杂性、公路等级多样性和公路流获取困难等特征,国内外在公路网络与城镇体系关系方面研究成果不多,进展较慢;国内从地理角度对道路运输研究不够重视,对于公路运输网络与城市发展的研究相对薄弱。  相似文献   
994.
孙前进 《物流技术》2011,(17):55-57,81
对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与协作的战略背景与环境进行了简要论述,对其物流体系的建设与形成过程、大交通、大流通等方面做了分析,认为京津冀地区物流体系的发展取决于其大流通体系的建设和大北京交通体系的完善,需要多方协调,统筹规划。  相似文献   
995.
公路基础设施对中部地区城镇化贡献的空间计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柳思维  徐志耀  唐红涛 《经济地理》2011,31(2):237-241,253
公路基础设施的迅速发展是中部地区城镇化进程的重要特征。使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实证分析了交通基础设施对中部6省城镇化的贡献情况。结果表明:①公路基础设施对中部地区城镇化有显著的正向贡献,并由此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中部地区城镇化出现"局部趋同、总体分异"的空间格局;②以高速公路为代表的高等级公路基础设施对中部地区城镇化的贡献率最高,而较低等级公路基础设施对城镇化的贡献则尚不显著,中部地区城镇化呈现出明显的"高等级公路偏好"。  相似文献   
996.
张鹏  杨青山  王晗 《经济地理》2011,31(4):599-602
在总结当前长吉一体化区域小城镇发展存在的分化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区域小城镇的城镇化发展道路选择,并通过对具体小城镇的地域类型、资源优势和发展基础进行判别,构建了五种城乡统筹发展模式,分别为城市扩展的"变农模式"、城乡互融的"合农模式"、以城带乡的"拉农模式"、村企共建的"新农模式"和城村互联的"带农模式"。  相似文献   
997.
谢守红 《经济地理》2011,31(11):1811-1816
苏锡常,由苏州、无锡和常州三个都市区构成,是我国人口最密集、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江苏省规划建设的三大都市圈之一.苏锡常非农化和城市化已达到较高的水平,具备了都市圈的基本特征.改革开放以来,苏锡常中心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城市空间不断扩张,城市空间结构也发生显著变化,主要表现为沿交通干线由团块状向带状转变,区域城市等级规模结构则表现为两头小、中间大的格局.苏锡常都市圈属于多核心的网络状空间结构,包括3个中心城市、9个次级城市和7个城镇发展轴.经济的快速增长、产业结构的演进、大规模的开发区建设、乡村城市化、基础设施建设、行政区划调整等促进了苏锡常都市圈空间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998.
朱帆  余成群  曾嵘  许少云 《经济地理》2011,(7):1178-1184
为剔除环境效应和随机因素对生产效率值测算结果的影响,以三阶段DEA模型和农户实地调查数据为基础,进行了西藏"一江两河"地区2009年农业生产效率的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农户的生产补贴、受教育年限和非农收入等环境变量和随机因素显著影响了其农业生产效率,而将生产环境和随机因素同质化之后,农户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决策与管理效率较为有效,且区域间并未呈现出显著差异,规模效益成为制约农业生产效率提升的最主要瓶颈。在此基础之上,基于投影分析,本文提出了发展农区畜牧业、优化农业投入和提高人力资源配置效率三个方面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99.
Translation is an information activity which delivers the language cultural,abundant network resources provided convenience and ser-vice for translation.With the coming of network era.Internet plays an effective role in assisting.translation.It can not only help the translator to search related background materials,avoiding mistakes or inappropriate places,but also can help the translator to find out ready-made translated text directly on occasion.From a point of view of the language features,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he Internet is applied in translation,suggesting translators make full use of network service to lighten the burden of translation,enhance the speed and the quality of translation in translation business.  相似文献   
1000.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effects of introducing two typical Keynesian features, namely rule-of-thumb (RoT) consumers and consumption habits, into a standard labour market search model. RoT consumers use the margin that hours and wage negotiation provides them to improve their lifetime utility, by narrowing the gap in utility with respect to Ricardian consumers. This margin for intertemporal optimisation has not been studied yet, because this class of restricted agents has been mainly used in models with no equilibrium unemployment. Our approach allows for a deeper study of the effects of shocks on vacancies, unemployment, hours, wages and how they interact. As habits increase, RoT consumers find it optimal, after a positive technology shock, to negotiate lower hours and higher wages, and this mechanism reduces the simulated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real wage (or productivity) and total hours to values closer to those obtained empirically. Thus, with the interaction of RoT consumers and consumption habits, the labour market search model improves significantly in reproducing some of the stylised facts characterising the US labour marke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