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90篇
  免费   204篇
  国内免费   174篇
财政金融   252篇
工业经济   196篇
计划管理   890篇
经济学   1417篇
综合类   958篇
运输经济   39篇
旅游经济   83篇
贸易经济   620篇
农业经济   531篇
经济概况   982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107篇
  2021年   124篇
  2020年   149篇
  2019年   114篇
  2018年   104篇
  2017年   124篇
  2016年   145篇
  2015年   165篇
  2014年   355篇
  2013年   414篇
  2012年   526篇
  2011年   569篇
  2010年   456篇
  2009年   417篇
  2008年   486篇
  2007年   434篇
  2006年   387篇
  2005年   238篇
  2004年   191篇
  2003年   104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首先介绍长株潭经济发展现状,然后分析长沙金霞保税物流中心对长株潭发展的重要影响,并提出加强金霞保税物流中心对长株潭区域经济建设服务的建议。  相似文献   
992.
张永丽  李国政 《改革与战略》2012,28(1):126-128,157
随着中国区域经济格局的不断演变,中国区域经济政策也在不断地进行着调整。文章在全面评析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区域经济格局演变、区域发展战略制定和区域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效果等问题的基础上,对未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区域发展战略与区域政策制定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93.
何龙斌 《改革》2012,(8):75-81
通过对2000~2010年我国各省(区、市)主要工业产品产量面板数据的研究,揭示我国西部、东北、中部、东部四大地区区际产业转移的一些基本规律。研究表明,我国四大地区产业转移表现为除东北地区单向转出外,其余地区均为相互转移,汽车、纺织、电子、钢铁产业向东部转入,能源、化工及资源型产业从东部转出;化工、家电、饮料向中部地区转入,纺织、能源、电子产业从中部转出;化工、能源、建材及资源类产业向西部转入,纺织、家电、钢铁产业从西部转出。从净流量来看,表现为其他地区向西部转移。这些规律并不完全遵循经典国际产业转移理论,而且在产业转移中还存在"污染避难所"效应,建议从国家层面对产业转移进行统筹管理。  相似文献   
994.
任筱楠 《特区经济》2012,(4):128-130
区域旅游合作已是当今国内外旅游业发展的趋势。由于资源和文化上的差异性和互补性,海南和澳门的旅游合作也逐渐成为探讨的热点。本文从文化和社会经济两个方面分析了琼澳旅游合作的基础和可行性,并指出了琼澳旅游合作存在的不利因素,在此基础上从旅游产品、旅游市场以及相关文化产业三个方面阐述了琼澳旅游合作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995.
杨凌农业高新产业技术示范区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农业高新开发区,示范区成立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做好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紧紧围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为资本与知识的对接、科技和经济的融合搭建稳固的支撑平台,全方位、多渠道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使示范区农业高新技术产业从少到多、从小到大,取得较快的发展,基本形成了独具示范区特色的产业格局。本文通过分析当前示范区特色产业发展的现状,进而提出示范区特色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以及相关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96.
许辉春 《特区经济》2012,(10):23-25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区域旅游合作这个新概念也逐渐出现在中国的旅游发展史上。区域旅游合作已经成为提高旅游竞争力、改善区域旅游总体形象,实现旅游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目前,泛珠三角区域的旅游合作是我国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区域的旅游合作。在分析了泛珠三角区域的旅游合作态势,探讨了区域旅游合作利益机制的主体和内容的基础上,提出了旨在解决区域旅游合作利益机制问题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97.
东莞:宜以区划调整推动多中心组团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行政区划与城市发展有着密切关系。特殊的发展模式和"市辖镇"行政架构导致东莞城市发展"四处开花",分散发展。未来东莞实现多中心组团发展,关键是要加快实施以行政区划调整为主导的新一轮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切实转变32个镇街"诸侯割据"局面。以行政区划调整为主体的新一轮行政体制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务必系统有序、分阶段逐步推进。  相似文献   
998.
通过2001-2010年中部六省旅游数据分析中部旅游业的发展状况,认为中部旅游业在中部崛起战略中获益匪多。中部崛起战略的提出促进了中部六省旅游业的发展,但各个省的发展程度有所不同,呈现出绝对差异在拉大,相对差异缓慢下降的趋势;中部六省国内旅游发展势头良好,而国际旅游市场需求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999.
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需要通过加强地区间的经济联系来解决,地区间的产业融合在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促进整体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会通过一体化的产业体系促进区域经济差异的缩小。基于中间品投入产出关系设计地区间产业融合水平评价指标,并采用2002年、2007年和2012年《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的数据,以30个省级区域为地区单元构建地区间产业融合网络,分析表明:在样本期间,中国的地区间产业融合网络格局处于动态演进中,在总体水平显著提高的同时也存在地区发展的不平衡,部分地区与其他地区的产业融合水平有待提升;中国的地区间产业融合网络具有与地理位置相关的板块特征,地理因素对地区间产业融合具有重要影响。进一步运用QAP回归方法分析地区间产业融合水平变化对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地区间产业融合水平的提升有利于区域经济差异的缩小。因此,应积极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促进地区间市场和产业的一体化发展,并通过加快数字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弱化地理因素对地区间产业融合的制约,进而提升地区间产业融合水平并优化其网络结构;在提高地区间产业融合发展水平的同时,也要积极缩小地区间资本积累、产业结构等方面的差异,以更有效地促进区域经济差异缩小。  相似文献   
1000.
By writing of this study we had an objective to set up a model which is able to explain the location decisions in the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an region. As an initial presumption we have connected the local capital flow to the regional competitiveness and have analysed the location factors behind the decision-makings. After uncovering the theoretical background we set up a six factors model which consists of the industrial traditions, business environment, labour market, taxation, infrastructure, and local supplier network. As a final conclusion we have tried to set up ranking with the 10 analysed countries. As a research question we wanted to prove that the competitiveness gaps are existing and are even wider in the last 10 years in the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 (CEE) region. The research based on a global vehicle industry research implemented by the Szechenyi Istvan University Hungary and participated by economists and engineers as well between 2011 and 2013. The research group with economist has been dealing with different competitiveness, location and innovation issues which are occurring in the automotive industry. Besides, the engineering group tried to solve different logistics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problems. This article shares the results about competitiveness and location factor ques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