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5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7篇
财政金融   36篇
工业经济   32篇
计划管理   61篇
经济学   126篇
综合类   66篇
运输经济   1篇
旅游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35篇
农业经济   44篇
经济概况   5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党的十六大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并把城镇化进程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而城镇化必须以土地作为物质基础,土地在城镇化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文章认为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必须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适时通过农地制度的改革创新,使更多的剩余劳动力转向城镇,从而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达到农民富裕的目的。论文以西安市农地制度为例,在分析农地制度和城镇化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探讨现行中国农地制度对城镇化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指出现行农地制度存在的问题严重制约城镇化的发展,并且针对存在的问题,借鉴美国、日本农地制度演进和城镇化进程的一般关系,通过对几种农地制度的比较分析得到城镇化进程中农地制度的改革目标——永佃制。  相似文献   
52.
对会计寻租活动产生原因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政府管制是产生寻租的最主要因素。同时,从博弈论的角度探讨会计寻租的结果,认为会计寻租对于经济确实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需要对此进行适当的控制。  相似文献   
53.
Google Earth在成都市功能分区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历经了20余年的改革发展后,成都市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同时,城市的用地规模日益扩大,城市功能分区日趋复杂,人地矛盾、功能与形态分区矛盾日渐凸现,城市功能分区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此开展成都市功能分区的研究也愈加重要,利用Google Earth软件提供的在线浏览的高分辨率遥感图像,结合其特有的空间分析和查询功能,探讨成都市的功能区的分区及成因,并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  相似文献   
54.
"资源诅咒"可以通过多种传导机制对经济造成负面影响,而资源尤其是点资源所包含的大量租金诱使人们把很多资金和人力投入到毫无产出的寻租活动中,并且引发激烈的对抗性冲突、破坏和平的生产环境、降低生产效率,便是其中两项重要的传导机制。通过构建博弈模型解释了这两项传导机制的作用原理,并与我国当前资源开发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相结合,提出通过改革资源税税制、控制租金的使用方向来杜绝寻租的源头,以及通过建立中央与地方共赢的利益协调机制来平息纷争的解决方案。以期及时规避资源诅咒,实现租金的有效利用、经济的平稳发展、利益的公平分配和环境的充分保护等多重目标。  相似文献   
55.
论土地价格的本质及其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论证土地价格的本质及来源,凝练土地经济学规律。研究方法:归纳与演绎法,文献研究法。研究结果:土地作为自然资源和生产要素,在人类社会出现土地私人占有以后就出现了土地价格;土地价格是在交换过程中形成的,是土地占有或放弃占有的对价;土地价格是土地利用能力的标尺,是土地财产价值量的经济表征;土地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土地价格变化的特殊性;土地价格最终取决于土地利用能力,土地价格是其预期收益的购买价格。研究结论:土地价格最终来源于土地产出品价格,应遵循这一基本规律认识和解决土地经济问题。  相似文献   
56.
This paper proposes a model of workplace‐specific unions that integrates two views of what unions do. One view holds that unions mainly engage in rent extraction. Another view holds that unions mainly engage in rent creation by providing agency services that increase workplace productivity. We demonstrate that the choice between the two activities is systematically related to the economic and regulatory environment in which the union operates. Product market competition encourages rent creation, while labor market deregulation encourages rent extraction. Moreover, we provide a rationale for why firms may want to subsidize unions.  相似文献   
57.
Who reaps the fruits of a dynamic capability? We argue that while social capital is essential for the acquisition, integration, and release of resources at the core of a dynamic capability, actors can also use social capital for personal gain. Thus, social capital may be a key to understanding both rent generation and rent appropriation. Even when causal ambiguity obscures individual contributions, they may use their social capital to establish credible claims on the rent. Specifically, employees who occupy structural holes, span organizational boundaries, or who are highly central may be most able to appropriate rent because their social capital grants credibility to their claims. Rent that is appropriated in this way may be unobservable in performance measures that fail to distinguish normal compensation from rent. We contribute by identifying the specific role of social capital in a dynamic capability and linking social capital to rent appropriation patterns. Copyright © 2003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58.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benchmark in the Information Industry management to eliminate rent seeking phenomena. This paper explains the general principle of the benchmarking and the practical strategies in the benchmarking management. By means of game model, the paper offers practical case analysis and puts forward a new type of management in view of the benchmark in the IIA.  相似文献   
59.
张欣  于洋 《商业研究》2012,(7):165-169
农业保险对于减少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稳定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由于各地区农业经济特点不同,因此应据此制定相应的政策。本文从产权经济学的租值消散理论出发,运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将全国31个省市分为三类,通过比较各地区面板模型的估计结果,对各地区农业保险的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0.
创新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企业的效率。遵循管理熵理论,封闭的企业系统缺乏创新要素,必然导致自身效率衰减;遵循管理耗散理论,来自外部的FDI则促进了内资企业的创新,带来企业效率改善;而FDI的溢出效应,就是企业自身效率递减与创新带来的企业效率改善的综合。在FDI促进下,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它们的协同能使企业效率的改善倍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