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财政金融   7篇
计划管理   4篇
经济学   8篇
综合类   17篇
贸易经济   12篇
农业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7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为了将稀缺的资本配置到优秀上市公司中,避免恶意融资,中国证监会对上市公司的配股融资行为进行了限制并直接诱发了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因此上市公司普遍存在虚增报告盈余以达到“配股资格线”的可能性,这是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政策诱因。我们应采取一系列措施抑制大股东的盈余管理行为,如完善对中小股东权益的法律保护,完善股权结构,加强审计力度和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程度等。  相似文献   
42.
利益相关者与公司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是一系列不完全契约的集合体,企业不仅是股东的企业,也应成为全体利益相关者的企业。利益相关者理论在逐渐完善的过程中,对传统股东至上的治理模式提出了挑战和质疑,并相应地提出了利益相关者治理模式。但利益相关者治理模式也并非完美的治理模式,依然存在着一些不足和改进的必要。  相似文献   
43.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ffect of a new corporate governance law in the emerging capital market of Chile to determine if capital markets perceived the intended protection of minority stockholders against wealth expropriation as effective. The unique nature of the new law allowed for voluntary adoption during the initial three-year period, after which it became mandatory. We find no evidence of superior abnormal returns for those firms voluntarily adopting the new law versus those forced to accept the new law as it became mandatory. Trading volume also increased for those not adopting and declined for those that did voluntarily adopt.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apital markets did not perceive voluntary adoption of the new law as effective protection for minority shareholders. We also find a greater presence of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in the ownership structure of those firms not voluntarily adopting the new law, indicating their monitoring role by investing in firms with better corporate governance practices.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in the Chilean case, the presence of strong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is as effective a corporate governance mechanism as is the new law.  相似文献   
44.
Evaluating Stakeholder Theory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is paper is the third in a series of four that is directed at understanding and assessing stakeholder theory for the purposes of business ethics. It addresses the suitability and viability of the theory, rejecting objections of a moral and efficiency sort based (respectively) on claims about property rights and the economic superiority of the alternative stockholder approach, but accepting that implementation problems require limiting both the number of groupings admitted to stakeholder status and the degree of responsibility towards them. The conclusion looks forward to the construction of a suitably limited version of the stakeholder approach in a fourth paper drawing upon this one and the previous two.John Kaler teachers at the University of Plymonth Business School. He is the co-author of An Introduction to Business Ethics (Chapman and Hall, 1993; ITP, 1996) and Essentials of Business Ethics (McGraw-Hill, 1996), and co-editor of the ‘Teaching Business Ethics’ website hosted by the Institute of Business Ethics.  相似文献   
45.
王琪  万晴瑶 《特区经济》2009,(7):102-105
寿险公司即是以公司形式存在的寿险企业,世界范围内的寿险公司依其组织形式的不同可分为两种:股份制寿险公司和相互制寿险公司。本文将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对股份制和相互制寿险公司进行比较分析,试图对两类寿险公司共存的事实给以解释。本文首先分析了两类寿险公司在剩余索取权、经营目标、治理结构上的差异;其次分析了上述差异将导致两类公司在控制代理冲突、融资并购、经营成本这三个方面生成各自的比较优势,而这些又将导致股份公司和相互公司具有不同的产品边界;最后以代理理论下三大假说为基础,评价了两类公司的生产效率。可以说两类公司各自的比较优势、不同的产品边界和效率无差异是两类公司长期共存的原因。  相似文献   
46.
介绍了我国关于公司赔偿责任法律规定的发展历程,对出资不到位进行了界定,指出关于出资不到位股东对公司债权人的赔偿责任在我国尚没有明确规定,相关的行政法规和司法解释则又因事而设,没有形成统一的责任规则。根据民法、公司法的原理,结合司法实务,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7.
张维  胡杰 《济南金融》2009,(6):74-78
本文分析了2002—2007年A股市场的纯现金红利分红数据,检验了这一期间在除息日套利的可能性,证实该期间市场存在除息日股价的税负效应,以及税收客户群效应。说明A股市场不同类的投资者对分红具有不同的偏好,上市公司应制定合适的股利政策以最大化股东财富。早期的关于国内市场的研究得到市场不存在税收客户群效应的结论,前后对比说明随着国内证券市场的发展,投资者更趋于理性。  相似文献   
48.
吕惠聪 《经济管理》2006,(22):38-45
本文以2004年深证券交易所上市的508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了大股东控制、审计监督与信息披露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信息披露质量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显著正相关,与审计意见显著正相关,与是否设立审计委员会正相关,但不显著。这说明大股东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同时审计师在公司信息披露中起到了一定的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49.
作为一种信用衍生产品,信用风险缓释凭证应当具有降低债务融资成本的功能。在不完全债务合约情形下,信用风险缓释凭证可以通过加强债权人的谈判地位、约束债务人的机会主义行为等降低债务融资成本。将中国重启发行信用风险缓释凭证作为准自然实验,利用2018年1月—2019年11月的银行间债券市场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双重差分法、平行趋势检验、动态效应分析和安慰剂检验等方法分析信用风险缓释凭证对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信用风险缓释凭证的创设发行,能够显著降低民营企业标的债券的信用利差和发行利率,且股东议价能力越强、清算成本越大,其融资成本下降效应越明显。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在短期融资市场存在由所有制差异引发的结构分化现象,信用风险缓释凭证的重启发行一定程度上减小了民营企业同国有控股企业之间的债券融资成本“剪刀差”,实现了对优质民营企业的定向支持。因此,应进一步发掘信用风险缓释凭证的结构化定向调节潜力,并加强对创设发行机构的监管约束,在有效降低债务融资成本的同时避免风险聚集。  相似文献   
50.
控股股东与上市公司之间的利益输送可能是双向的:掏空或者援助。文章回顾并发展了西方的文献,对这种利益输送的双向性及其转换进行了模型化表述。文章认为:当控股股东难以通过股权转让来实现其产权收益的时候,除了现金股利分红,掏空几乎是唯一的选择,但当控股股东可以低成本进行股权转让时,控股股东就需要在股权转让收益与掏空收益之间进行抉择,甚至援助上市公司以提高股权转让价格。文章的结论对于中国的股权分置改革具有正向意义:放松对控股股东产权收益实现方式的管制(或者降低其交易费用),将会更好地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