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财政金融   17篇
工业经济   19篇
计划管理   60篇
经济学   50篇
综合类   72篇
运输经济   1篇
旅游经济   3篇
贸易经济   30篇
农业经济   23篇
经济概况   4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51.
This paper examines nearly 1000 poor to middling citizen households from the city of Amsterdam with a view to assessing their place in the larger wealth distribution of the city as preliminarily sketched in the work of Soltow, van Zanden, and others. It utilizes the probate inventories drawn up by the Amsterdam Municipal Orphanage, which when coupled with the marriage, baptism, and burial records of the city archives, allow for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household circumstances, material, financial, and demographic, of the families associated with the institution. These data yield detailed information about precisely the kind of people who were systematically excluded from the tax registers and financial records which form the basis for our current knowledge about inequality among historical populations. The lower portion of the wealth distribution is described and then linked via housing rental rates to a more complete distribution of the various social classes in the city. Finally, the determinants of inequality within the ranks of the poor are examined and financial assets of even very small amounts are found to be critical in shaping the socio-economic experience of the lower citizenry.  相似文献   
152.
党的十六大报告在分配问题上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观点和思想。主要表现为生产要素概念范围的扩大、按生产要素分配含义的明确、分配政策的全面与完整等。  相似文献   
153.
十六大报告是一个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报告,其对于非公有制经济理论有许多创新,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54.
自1972年中国与日本建立正式外交关系,至今已经时逾35载。在这35年中,两国关系不论在政治上、经济上还是文化交流上,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中日关系中的喜与忧从来都是并存的。为消除中日间堪忧问题,双方都应以实际行动恪守中日间3个重要文件精神;积极主动地制止不利于中日友好的各种言行;两国的媒体都不应做鼓动本国民族情绪的工具;日本的领导人及政治家们应该换一种思维方式对待历史认识问题。  相似文献   
155.
坚持"以人为本"为准则,健全社会福利保障体系,切实保障各个阶层,尤其是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权益,以维护社会安定,是我国完成"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的基本目标。得到了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新加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经验对我国有积极的借鉴意义。通过对新加坡社会救助机制的解读,在对比新加坡相关做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我国社会救助体系的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156.
崔博 《价值工程》2011,30(10):255-256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和对比分析法,对第17—19届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453个进球的主要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揭示在当今高水平足球比赛中进球的数量与时段的规律和特征以及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7.
分析了我国低碳经济对物流业未来发展的影响,针对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与企业物流需求的严重失衡问题,创新性地设计了基于低碳经济的第四方物流服务模式。该服务模式将信息服务业与金融服务业进行有机的结合,建立第四方物流信息平台,在此基础上整合与优化供应链中各企业物流资源并推动逆向物流的发展。探讨了实现多行业互利共赢与环境保护并举的可能途径,并从政府、行业与企业角度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58.
十二五时期城商行发展模式转型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一五”时期,伴随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城商行发展步入了跨越式轨道,实现了规模、质量和效率的同步增长,与此同时也暴露了其发展模式面临的弊端。本文客观分析“十一五”时期我国城商行发展取得的成绩,在此基础上剖析了面临发展模式粗放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十二五”期间我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将带来的经济经营环境变化,提出了未来城商行发展模式转型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9.
今年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第十个年头。10年来,中国以史无前例的速度成长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第二大进口国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贸易实力得到显著提高。回顾这10年,入世究竟给中国和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当前又面临怎样的问题和挑战?下一个10年我们又该如何走得更好?对此,本文以中国入世之已有十大成就、入世十年之当前十大挑战以及入世十年之未来十大对策为题分别做了一些分析与思考,以期中国继续能从更好地融入全球多边贸易体制和世界经济主流的过程中为自身和世界带来共赢和改变。  相似文献   
160.
Using panel data on 12 European source countries that are followed for 26 years (1873-1898), this paper studies age-specific emigration rates and the age composition of U.S. immigration. Two age groups are the focus of attention, 15-40 and over 40. Emigration-rate models and compositional models that satisfy adding-up conditions are estimated by the Hausman-Taylor Instrumental Variable approach. Younger migrants responded more strongly to job opportunities than to wage differentials, whereas older migrants responded more strongly to wage differentials. Both age groups tended to follow recent past migrants to the U.S. Relatively many younger (and relatively fewer older) migrants came from countries with higher percentages of their work forces in agriculture. Higher source-country birthrates discouraged younger migrants, presumably by raising the cost of family migr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