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0篇
工业经济   6篇
计划管理   6篇
经济学   21篇
综合类   3篇
贸易经济   4篇
农业经济   41篇
经济概况   15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海城县农业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工作试点以来,把调查和区划成果,不断地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去,推动了当前生产,取得了初步效果。  相似文献   
32.
一、任务的提出莱阳市位于胶东丘陵南麓。地形地貌复杂。山区、丘陵、平原、海滩涂俱全,其中山地丘陵面积占75%。全市多年平均降雨735.9毫米。由于时空分布不均,干旱一直是影响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据莱阳空象站33年的资料分析。我市干旱频率春季(3月—5月)为88%,初夏(6月—7月上旬)为36%,伏(7月中旬—8月上旬)为18%,秋(8月中旬—9月上旬)为30%。多年来,有关部门从拦截入境水、建库蓄水、推广抗旱作物品种等方面入手,提高了部分地区一般年份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相似文献   
33.
曹智  郑小玉  李裕瑞 《经济地理》2020,40(8):165-171
在生态建设、工业化和城镇化共同驱动下,黄土丘陵区乡村生态、生产和生活方面都出现明显转型特征,并逐渐呈现农村"空废化"与"社区集中"、耕地"撂荒"与"集约"利用并存发展态势。开展黄土丘陵区乡村发展空间格局研究有利于认识乡村发展差异化特征、揭示乡村发展地域分异规律,可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参考。采用样带研究方法,从行政区等级角度选取延安市宝塔区和安塞区之间的沟道经过的县县村域样带和延安市宝塔区李渠镇—冯庄乡所在沟道至沟道末端经过的县乡村域样带开展了基于村域尺度的乡村发展水平空间格局研究。研究发现:①县县村域样带乡村发展水平整体上高于县乡村域样带,具有较好发展基础,将承担重要的发展轴作用;②村域发展水平基本呈现以乡镇政府驻地、沟口等优势区域为中心向外梯度递减规律,村域人口、土地、产业等3方面指标在乡镇驻地和沟口也呈现中心集聚现象;③县乡村域样带的偏远乡村至乡镇驻地村域的乡村发展水平较低,乡镇已成为人口集聚的最后节点,承担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责任。  相似文献   
34.
在总结红壤丘陵区水土保持治理措施效益的基础上,探讨了不同治理措施在花岗岩和第四纪红粘土发育的红壤上的治理效果。结果表明:单一的耕作措施要与其他措施配合才能取得理想的治理效果;在花岗岩红壤区,适宜布置鱼鳞坑和竹节沟,梯田较不适宜在该区布置;在第四纪红粘土上适宜布置梯田措施,不适合布置鱼鳞坑和竹节沟。  相似文献   
35.
黄土丘陵区生态环境脆弱,农民增收与生态恢复是该区域的2大主要需求。商品型生态农业能够使满足这2个需求的"行为过程"有机结合,实现产业与资源的耦合。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要素之间存在复杂的耦合关系,为此引入"结构方程模型"。通过对典型流域(村)124户农户资料的分析与建模,结果表明:农业产业对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耦合态势具有直接影响作用,即农业产业构成了农户商品型生态农业建设的主体,而"耦合态势"却决定了农户对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的认识;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农业资源、农户环境与农业产业具有两两相关性,且农业资源与农户环境的变化通过产业的发展传递并影响到农户生态经济系统耦合态势。这一结果与商品型生态农业的理念相吻合。为此,必须提高农户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感知程度,合理、有效的利用农业资源,促进产业与农业资源的优化耦合。  相似文献   
36.
重庆市低山丘陵区农村居民点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农村居民点分布格局是研究农村居民点自组织演化规律的重要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以研究区1∶2000土地利用现状图、地形图等资料为基础,以ArcGIS 9.3为技术平台,结合景观分析软件Fragstats3.3,选取表征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形状和分布的11个景观指数指标,应用空间分析法和景观指数分析法,分析了重庆市低山丘陵区农村居民点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自然条件是影响农村居民点分布格局的重要因素。随着海拔和坡度的不断增加,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和平均规模呈现出相对递减的趋势,且分布在阳坡上的多于阴坡。②农村居民点分布格局表现出不同的区域特征。丘陵区农村居民点面积大、分布密度小,其空间分布相对集中;由丘陵向低山过渡区由于微地势起伏不定,农村居民点数量多、单个居民点规模小,其空间分布集中度较低;低山区农村居民点分布比较零碎,并表现出明显的地带性特征。因此,地形地貌是构成农村居民点分布格局的基础框架并制约着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形状和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37.
乔光建  马静  刘斌 《水利经济》2010,28(1):59-62
根据河北省邢台县岳垴村利用日光温室大棚种植蔬菜的实测数据,分析日光温室大棚节水效应,包括温室环境的节水作用、无土栽培节水作用和微灌技术的节水作用,结果表明,建设日光温室大棚,可以创造植物生长所需的温度、湿度、水分、养分等条件,使温室环境与外界隔绝,减少水分的蒸腾蒸发;在温室中利用栽培槽,采用无土栽培技术,一方面可减少灌溉面积,另一方面可阻止灌溉水下渗;而采用微灌技术控制灌溉水量,可根据蔬菜的生长需要供水,这3者都能达到节水的目的。在邢台县干旱缺水的丘陵山区建设日光温室大棚种植蔬菜,并与先进的节水技术、集雨技术相结合,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8.
四川丘陵区是四川省的重要农业基地,其耕地数量变化关系到四川的耕地动态平衡和农业持续发展.本文以四川丘陵区12个农业大县为研究区域,采用西子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度法,分析其1992年~2008年耕地数量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社会经济发展、退耕还林、耕地保护政策等是影响四川丘陵区耕地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文章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了四川丘陵区耕地数量保护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9.
《经济改革》2014,(10):55-55
榆阳区位于陕西省北部,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交接地带,北部是沙丘连绵的风沙草滩区,南部是沟壑纵横的黄土丘陵区,总土地面积7053平方公里,居陕西省第二.  相似文献   
40.
科学地评价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潜力,是合理开发利用文化旅游资源、提高旅游地文化开发品位、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分析了伏牛山东段低山丘陵区文化旅游资源的现实条件,并运用AHP法对其开发潜力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伏牛山东段低山丘陵区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潜力集中于Ⅱ、Ⅲ等级,具有资源品位较为突出、开发空间大的特点,其中民俗文化开发潜力最大,可作为重点文化旅游项目并予以优先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