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4篇
  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68篇
工业经济   6篇
计划管理   26篇
经济学   133篇
综合类   20篇
旅游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99篇
农业经济   11篇
经济概况   21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签署ECFA最直接的动力,就是为了更全面地参与全球化和东亚地区的一体化进程。在ECFA的后续阶段,两岸还需继续努力推进未来的制度化合作。ECFA的中文全称是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定(ECFA)。从两岸更全面地参与到金融危机后全球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重新配置的角度  相似文献   
232.
2009年4月8日,国务院决定在上海、广州、深圳、珠海和东莞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7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会同各部委出台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随着中银香港向中行上海分行汇出首笔跨境人民币结算款项,人民币跨境结算正式启动。根据人民银行的统计,2010年6月至11月,累计结算业务3400亿元,是2009年末  相似文献   
233.
发展现代农业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从我国农业发展情况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问题是制约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通过对东亚地区建立和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过程进行归纳和对比,总结其经验和教训,提出对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234.
从六十年代中期以来,以日本和亚洲“四小龙”为首的东北亚和东南亚地区实现了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特别是在国际经济增长疲软,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举步唯艰的背景下,东亚地区已成为世界经济最富有活力的“亮点”,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235.
论东亚地区经济周期的同期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兵 《亚太经济》2002,(5):7-10
经济周期同期性问题的研究是世界经济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对东亚各国(地区)经济周期同期性的存在性进行了实证分析,探讨了东亚地区经济周期同期性的形成原因和传导机制.  相似文献   
236.
237.
1997年7月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至今已有三年多了。在这期间,有关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经济和金融整改措施,对缓解危机起到了积极作用。其中特别引人注目是韩国,通过一系列的改革,经济迅速恢复,成为“东亚地区遭受金融危机的国家中第一个摆脱危机的国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负责人语)”。  相似文献   
238.
239.
<正> 本世纪70年代以来,亚太特别是东亚经济的持续、稳定、高速发展的态势正引起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学家,政治家和企业家的广泛关注。世界经济的重心将由欧洲、北美转向亚太的论说,也正随着东亚经济的迅速崛起而日益成为现实。可以预言,亚太尤其是东亚经济这种持续增长的趋势必将对未来整个世界经济和贸易的格局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40.
<正> 一、日本“产业空洞化”的发展特征 1994年日本经济领域的热点之一便是“经济空洞化”。日本经济团体联会会长丰田章一郎在一次国际经济恳谈会上指出:日本经济正面临4个方面的“空洞化”倾向:(1)由于日元迅速升值,日本企业向海外转移而出现的“制造业空洞化。”(2)由于日本对金融市场限制多以及金融成本高而出现的“金融业空洞化”。(3)由于缺乏具有独创性的人才而出现的“技术空洞化”。(4)由于对人、物和信息的交流中枢配备迟缓而出现的“信息空洞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