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财政金融   239篇
工业经济   69篇
计划管理   249篇
经济学   136篇
综合类   28篇
运输经济   6篇
贸易经济   178篇
农业经济   40篇
经济概况   143篇
邮电经济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120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81篇
  1997年   100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91.
蒋军 《特区经济》1998,(5):20-22
<正>一、国有企业推行破产制度对市场经济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企业在竞争中的破产,是一般的商品运行机制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的再现,它淘汰了落后的生产水平、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方式,利用它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只能是历史的进步,而非历史的倒退。 首先,它强化了企业的风险意识,调动了经营者(厂长、经理)和劳动者(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市场是企业竞技的“舞台”,不论任何企业,要想在“舞台”上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密切关注市场的动向,并随时适应市场需要,调整产品结构,增加花色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合理组织生产要素,改善经营管理,降低成本,尽可能地增大利润额,并促进劳动生产率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所以企业的好坏与经营者的荣辱得失没有很明显的直接联系,以致于许多经营者对企业的经营效果不  相似文献   
92.
93.
在银行和贷款者之间有着契约,贷款者到期必须连本带利归还银行。银行和储户之间也有契约,到期之时银行向储户还本付息。可是,银行两边的契约的“硬度”不一样。银行和贷款企业之间的契约比较“软”。企业还不出钱来,银行只能靠法律手段逼债,万一贷款收不回来,只好等这家企业破产之后多少拿回来一些。我国的银行和国有企业之间的关系就更软。国有企业还不出钱来而银行一筹莫展的事情已经司空见惯。可是银行和储户之间的关系就“硬”多了。除非银行破产,否则储户完全有权力拿回属于自己的资金。在某种意义上,银行把许多家企业经营风险集中到了自己身上。  相似文献   
94.
95.
国有企业破产的实证研究与理论分析(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证分析了国有企业破产案例;提出了规范破产的三大要素(计划破产、民主破产、依法破产);阐述了最佳破产和企业新生并连;探讨了破产成本负担及惩治破产犯罪等.  相似文献   
96.
一、后危机时代企业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后危机时代,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更为严峻,深层次的问题如经济结构失衡、通货膨胀预期增强、资产泡沫、产能过剩等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企业应该认识到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实质上是信用危机,而市场经济的高级阶段就是信用经济,在经济危机中我国有7.5%超过10万的中小企业破产倒闭,缺乏有效的信用管理是重要的原因。(一)信用销售规模大、信用风险高后危机时代的更为严峻的经济形势是导致企业扩大信用销售的重要外部影响因素。后危机时代,由于产  相似文献   
97.
《商业会计》2008,(5):F0003
《注册会计师承办企业破产案件相关业务指南(试行)》已于最近发布。它将对注册会计师承办企业破产案件的相关业务起到指导作用,指南将于2008年2月1日起试行。  相似文献   
98.
99.
一、虚拟企业的组建前提 (1)企业对虚拟企业这一组织形态存在客观要求。由于虚拟企业对应的合作伙伴能保持其原有的相对独立和自治,可有效克服企业破产、企业之间相互兼并等方法的缺点,企业对采用这一合作模式通常有很高积极性。  相似文献   
100.
资产重组与文化整合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苏勇 《经济管理》1998,(7):17-1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