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篇
  免费   5篇
财政金融   6篇
工业经济   3篇
计划管理   21篇
经济学   32篇
旅游经济   6篇
贸易经济   18篇
农业经济   125篇
经济概况   2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国外自然保护地分区模式比较及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丽玲  朱强  陈田 《旅游学刊》2007,22(3):18-25
分区是自然保护地得以有效管理的必要手段,它伴随保护地内部及周边矛盾的出现而产生,并随矛盾的不断演化而发晨.现阶段各国由于保护地具体情况以及面临同题不同而采用不同的分区模式.本文以分区与其矛盾的对应关系为主线,论述了保护地内不同功能区的产生背景;重点比较了美、加、日、韩等国国家公园分区模式的差异及产生原因,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了自然保护地分区的三种基本模式,以及分区制与保护地面临矛盾的对应关系.最后对我国自然保护地分区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2.
中国风景名胜区依托于数千年演化发展的名山大川而形成,于改革开放初期建立了风景名胜区制度。在自然保护地体系全面改革的背景中,梳理了风景名胜区制度的起源,主要指改革开放初期至《风景名胜区暂行管理条例》颁布这一历史时期的制度形成过程。认为风景名胜区制度缘起于当时我国众多著名山川面临破坏而无人管理的现象,管理议题最早由建设部门提出,1979年正式由国务院确定归口管理部门。制度设计阶段与国内各部门进行了充分而有效的沟通,也较为全面地研究了美国国家公园体系;制度形成的过程反映出当时的决策者和研究者对我国风景资源本质特征的充分认识和积极开放的心态;快速开始的法制化进程大力推动了我国风景名胜区体系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3.
门源县气候冷凉,通过对门源县保护地蔬菜生产现状与发展优势分析,提出诸多制约因素,并提出今后发展保护地蔬菜生产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24.
生态旅游对当地居民的补偿,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对植被生态建设赋予价格的行为,这种补偿不是恩赐,而是生态旅游区与其他地区之间、生态旅游服务提供者与其他受益主体之间,就生态服务的提供与受让而进行的交换.  相似文献   
125.
中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为自然保护区的定位提出 了新的战略需求,正在开展的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对自 然保护区定位提出了现实需求,而自然保护区本身面临事权 职责模糊不清、严格管控名不符实、旅游管理参差不齐的混 乱迷局。将自然保护区定位为自然保护地体系中的基础性地 位,基于自然保护区已经取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显著成效、 是物种及其栖息地保护的核心阵地、是生态安全与生态系统 服务的基本底线3个原因。为实现自然保护区的基础性地位, 应在法律法规中明确其地位与严格管理的基本要求,推动实 现中央事权与中央政府直管,保证自然保护区面积充足与代 表性充分,严格限制旅游经营活动,差别化管理和有序退出 社区生产生活活动。  相似文献   
126.
自然保护地网络(PAN)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区 域重要的生态功能,促进生态空间与建设空间的可持续发展有 重要作用。为了全面实现保护目标,需要综合多种保护特征的 空间分布关系、保护成本等因素,对自然保护地网络中的各类 保护地进行高效明确的空间规划。研究以北京为例,依托系统 保护规划(SCP)框架建立区域尺度自然保护地网络规划的技 术路线。针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保护特征进行制图和 空间相关性分析,定义3类保护分区,采用空间优化算法工具 (Marxan with Zones)对保护分区进行3种情景的优先选址 布局,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保护特征之间的协同,减少保护特征 之间的权衡。结果表明:对比绝对理想的保护场景,在严格的 保护场景中将保护目标以一定比例分配至相邻的分区,在提高 保护目标的实现率、促进保护特征之间的协同上更具有优势。 该研究能够为区域自然保护地网络的建设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127.
128.
陈康 《大陆桥视野》2022,(11):59-61
设立国家公园是一项能够实现人类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如何处理好国家公园在试点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将直接影响今后我国对国家公园保护的管理模式。本文以神农架国家公园为例,从管理体制和资源保护的视角出发,探讨国家公园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所在。  相似文献   
129.
本文通过对九寨沟自然保护区的研究发现,在现行保护地管理体制下,由保护地管理机构主导、当地居民参与的股份制经营方式能较好地保障居民利益并保护资源;但资源经营的安排者和生产者未彻底分离致使经营效率低下,并影响该经营方式的可持续性.本研究认为九寨沟式的股份制经营方式仅是一种折中的方式,长期来看应将资源经营的安排者和生产者彻底分离.  相似文献   
130.
西安市地理位置优越,文化底蕴深厚,近来来重视生态建设。未来,西安市将持续加大秦岭保护力度,对全市自然保护地进行整合优化,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本文对西安市各类自然保护地现状进行摸底调查,梳理自然保护对象,评估生物多样性,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识辨生态重要区域,然后通过叠加分析确定保护空缺区域,从而全面地保护重要自然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