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篇
财政金融   221篇
工业经济   7篇
计划管理   81篇
经济学   147篇
综合类   49篇
贸易经济   120篇
农业经济   10篇
经济概况   15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71.
一、我国银行储蓄现状我国是世界上拥有高储蓄率的国家之一。长期关注中国经济的美国摩根士丹利全球首席经济师罗奇曾表示,中国拥有着世界上最大的储蓄量。著名投行雷曼兄弟也  相似文献   
672.
陈志武  乔晖 《新智慧》2006,(6):50-50
最近有两组数据耐人寻味:一是去年中国的储蓄率为46%,挣100元存下46元:另一个是美国人的储蓄率为一0.5%,也就是每挣100元要花掉100.5元。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相似文献   
673.
本文从宏观经济总量角度出发,以索洛经济增长模型和跨期跌代理论为基础,构造了一个可计算的一般均衡模型,利用数量推导、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来分析公务员数量占总劳动人口比例及其增长对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674.
居民储蓄率与金融风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谷秀娟 《经济经纬》2005,(5):117-120
以间接融资为主的独特金融结构决定了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对于银行体系从而高储蓄率的依赖。因而,研究我国居民储蓄率的决定因素以及其波动趋势并在宏观调控层面予以关注、监控就应成为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675.
《海外经济评论》2005,(26):13-14
近期展开的全球经济失衡辩论,很大一部分都集中在中国汇率政策上。中国的对外收支为顺差。中国人民银行(PBOC)一直在每月买进约200亿美元,试图保持人民币兑美元平价稳定。美国立法者担忧,人民币低估给了中国出口商优势。美国财政部已给中国6个月时间采取措施调整人民币汇率,  相似文献   
676.
《经济导刊》2006,(5):6-7
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2006年一季度全国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在当前物价和利率水平下,认为更多消费(包括借债消费)最合算的居民人数占比为286%,较第一季度和2005年同期分别降低0.9和1.8个百分点,居民的消费意愿在连续三个季度下降后.第一季更跌至历史新低。  相似文献   
677.
中国经济统计中持续存在的反常现象之一是消费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大大低于国际平均水平。中国消费率仅50-60%,甚至低于日本和韩国在70和80年代经济起飞时期,而且呈下降趋势。根据调整之前的GDP数据,国内总储蓄率在上世纪90年代平均为GDP的40%,在2004年上升至GDP的47%。2004年中国的消费率更降至54%的历史最低点,2005年将继续下降。  相似文献   
678.
加速变革     
对于已经加入欧盟(EU)的8个中东欧国家(CEE-8)来说,成功加盟标志着他们在过去十年中的主要政治和经济目标达到了欧盟标准。毫无疑问,如果要满足欧盟的所有加盟条件,各国必须对经济现代化做出巨大的努力。的确,在经历了从中央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最初的自由化和稳定期之后,加入欧盟的愿望已成为推动这些国家进行更深入的调整和改革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79.
本文通过分析高储蓄率给经济稳定与发展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提出运用财政手段去解决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和发展与高储蓄率及低消费率之间矛盾的必要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680.
我国经济不平衡的一个突出特点是高储蓄率。提升消费动力有助于我国经济在稳定和可持续的基础上转入新常态。本文以生命周期理论为研究基础,动态求解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分城乡研究了居民收入的波动和人口年龄结构转变对其的影响特点。研究结论表明:城镇居民的消费行为具有较强的惯性,而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则依据收入波动而呈现较高弹性。人口结构的变化对农村和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农村居民满足理论规律。在生育率不断下降情况下,农民倾向于降低当期消费而提高储蓄以应付养老。较完善的社保体制导致城镇居民养老储蓄动机较小;由于子女质量与数量的替代效应存在,城镇居民表现出较强的教育储蓄动机和馈赠储蓄动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