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篇
财政金融   225篇
工业经济   7篇
计划管理   79篇
经济学   147篇
综合类   52篇
贸易经济   121篇
农业经济   10篇
经济概况   15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691.
案例生活在成都的章女士今年40岁,经营一服装店,年前离异。女儿豆豆,12岁,即将读初中一年级,跟随章女士生活。章女士经营一家服装店,年收入10万元。母女二人月主要生活支出1800元,年度过节杂费支出4000元。女儿教  相似文献   
692.
我国经济不平衡的一个突出特点是高储蓄率。提升消费动力有助于我国经济在稳定和可持续的基础上转入新常态。本文以生命周期理论为研究基础,动态求解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分城乡研究了居民收入的波动和人口年龄结构转变对其的影响特点。研究结论表明:城镇居民的消费行为具有较强的惯性,而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则依据收入波动而呈现较高弹性。人口结构的变化对农村和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农村居民满足理论规律。在生育率不断下降情况下,农民倾向于降低当期消费而提高储蓄以应付养老。较完善的社保体制导致城镇居民养老储蓄动机较小;由于子女质量与数量的替代效应存在,城镇居民表现出较强的教育储蓄动机和馈赠储蓄动机。  相似文献   
693.
“少子化”并没有降低家庭预防性储蓄,从而释放家庭消费,本文通过引入效用利他因子构建的扩展三期世代交叠模型对上述现象进行理论解析,并运用2013、2015、2017年CHFS的家户面板跟踪数据对这种现象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少子化”对家庭储蓄率有“挤入效应”。(2)“少子化”对家庭储蓄率的“挤入效应”存在城乡、性别、年龄差异,在农村“少子化”的储蓄“挤入”弹性要高于城镇,家庭教育支出和医疗支出的增加会加剧这种差距;“少子化”使得性别为男性的户主和处于工作年龄段的户主更倾向于储蓄,女性户主和退休后的户主则表现得不明显。(3)“少子化”对低收入家庭的储蓄率的“挤入效应”显著高于高收入家庭。(4)通过动态数值模拟发现,面对少儿抚养比的正向冲击,低少儿抚养比的家庭边际储蓄递减能力高于高少儿抚养比家庭。本文认为“少子化”提高了教育、医疗支出的储蓄替代效应,高储蓄率的发生不能忽视“少子化”的贡献,应继续优化、调整生育政策。  相似文献   
694.
基于中国省级和美国、德国、日本、英国、法国、意大利、加拿大、韩国G8国家2000年至2017年的平衡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后发现,中国房价对储蓄率影响呈“倒U”型,即房价温和上涨会拉动储蓄率上升,但超过某个临界点后会对储蓄率产生明显的挤出效应;中国人口老龄化率上升尚不足以解释中国储蓄率的变化;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国储蓄率下降主要归因为房价过快上涨,金融业快速发展,政府在医疗、社保、教育的公共支出增加,保险行业壮大以及经济增速下调;G8国家低储蓄的原因主要是政府在医疗、社保、教育方面有较高的公共支出。与G8国家相比,中国的医疗、社保、教育支出占GDP比重低是中国储蓄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中国房价上涨对居民财富的挤出效应巨大,对储蓄率的下降有明显作用。在未来,中国储蓄率下降将是长期现象,并会推高融资成本,但必须警惕由于经济增长放缓、房价过快上涨以及人口老龄化等消极因素导致的储蓄率太快下降,避免融资成本过快上涨。  相似文献   
695.
十四五期间,我国人口结构即将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这势必会对居民,特别是中老年人的储蓄行为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建立一个两期世代交叠模型,分析行为人的储蓄决策,并基于2000-2021年31个省(直辖市)的面板数据,构建系统GMM模型进行实证研究,深入分析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对我国居民储蓄率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现阶段老龄化对于居民储蓄率的影响以正向效应为主,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会提高储蓄率水平。由此本文认为,健全养老保障体系,发掘银发经济潜力,以及完善生育政策提高人口增长率可以更好地降低居民储蓄率,扩大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696.
文章使用2006-2011年省际面板数据,用系统GMM估计方法检验了我国东、中、西部地区房价增长率与居民整体储蓄率的关系。持续增长的房价可能对个人、家庭储蓄行为产生一定影响,但实证结果显示其对整个社会居民的总体储蓄率影响微弱且不显著。居民的本期储蓄决策会根据上期储蓄情况进行调整,如果上期储蓄率过高(低),本期会适当降低(提高)储蓄率。此外,居民储蓄率对利率及人均收入增长率的变化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697.
次贷危机产生原因简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亚平 《现代商业》2008,(17):41-42
2007年,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大事之一即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各国经济学家对此次危机的发生原因作出了各自的解释。本文将对至今为止比较被广泛接受的观点和比较有争议的观点进行阐述和对比,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698.
本文分析了我国当前经济运行中的高投资率现状,指出传统文化和社会福利因素、工业化和城市化因素、外商直接投资增长、较高的预期投资回报是我国高投资率形成的重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本文探讨了当前我国高投资率具有客观合理性,并将在中长期内保持下去。  相似文献   
699.
发展消费信贷要采取积极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经济持续增长的拉动力量主要是投资,消费和出口。今年固定资产投资和净出口预计会明显回落,因此经济增长动力会更多依赖消费。不断扩大内需,应该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发展消费市场需要银行的信贷支持。 一、我国消费信贷开展的情况 我国消费信贷及消费市场尚处在初级阶段。随着近年实施“扩大内需”的政策,消费信贷增幅较快,但到目前为止仍  相似文献   
700.
政策要揽     
《国际融资》2006,(3):70-71
中国人民银行推出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试点近日央行发布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开展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试点有关事宜的通知》,允许开展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试点。央行称,开展试点是为了满足银行间债券市场投资者利率风险管理及资产负债管理的迫切需要,也是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的必然要求。周小川:中国应加快社保改革以降低储蓄率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说,目前中国的居民储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高达40%以上,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健全使老百姓不敢花钱是重要原因。政府应该通过加快养老、医疗保障和教育体系改革,减少居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