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70篇
  免费   106篇
  国内免费   22篇
财政金融   1794篇
工业经济   839篇
计划管理   2707篇
经济学   2185篇
综合类   724篇
运输经济   249篇
旅游经济   17篇
贸易经济   2630篇
农业经济   5779篇
经济概况   3282篇
信息产业经济   24篇
邮电经济   68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163篇
  2022年   177篇
  2021年   223篇
  2020年   287篇
  2019年   242篇
  2018年   137篇
  2017年   285篇
  2016年   403篇
  2015年   725篇
  2014年   1615篇
  2013年   1299篇
  2012年   1467篇
  2011年   1522篇
  2010年   1446篇
  2009年   1761篇
  2008年   1401篇
  2007年   824篇
  2006年   834篇
  2005年   897篇
  2004年   864篇
  2003年   949篇
  2002年   610篇
  2001年   521篇
  2000年   306篇
  1999年   133篇
  1998年   127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73篇
  1995年   90篇
  1994年   68篇
  1993年   57篇
  1992年   62篇
  1991年   233篇
  1990年   175篇
  1989年   177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71.
庄严 《农业经济》2006,(12):67-68
农业产业化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是农业体制的创新和生产经营方式的变革,是把小生产变为大生产,实现农业规模化、企业化经营的有效途径,也是农村稳定,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力措施;扶持、引导扩大农民加快向现代农业转型,走农业产业化之路,是当前农村工作重中之重。十五大报告指出“: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的机制,推进农业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转变。”一、农业产业化的深刻内涵所谓农业产业化是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对当地农业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实行区域化布局…  相似文献   
872.
乡村建设的历史类型、现实模式和未来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的乡村建设兴起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以知识分子为先导、社会各界参与的救济乡村运动。乡村建设的理念及实验,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宝贵思想材料和历史经验。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主席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和以陈翰笙、薛暮桥等所代表的“中国农村派”对我国乡村革命和建设进行了艰苦探索;新中国成立后,乡村改良运动被土地改革、互助组、合作化和人民公社所代替,尽管有失误,但十多年间我国成功地进行社会主义农村建设,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改革开放时期,我国新农村建设成果辉煌,不仅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而且其中蕴藏的丰富的理论营养对今天的新农村建设有重大指导意义。新世纪,我国多种形式的新农村建设在各地悄然兴起,其中政府推动的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而呈现区域差异。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未来的发展中,因地制宜地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建立公共财政供给与私人和村社自愿供给相结合的农村公共品供给机制,重构农村土地制度创新及其利益格局,培育和造就新型农民,整合乡村经济、政治、文化组织资源等最具紧迫性。  相似文献   
873.
基于中国人民大学和美国农村发展研究所(RDI)2005年组织的17省农村土地调查的数据,对中国农地流转市场的现状和特点进行描述,并分析农地流转的主要影响因素。本文认为,目前的中国农地市场处于初级阶段,发育缓慢,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性。产权和制度因素是制约中国农地流转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规范的合同签订与承包经营权证书的发放能够促进农地流转市场的发展。此外,农户家庭人口数、非农人口比例、农民受教育程度以及区位条件等也是显著的影响因素。研究还发现,土地分配的完全行政方式(即土地调整)、过渡性方式(如“两田制”等)与土地市场方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替代和互补关系.  相似文献   
874.
朱谦 《中国农村经济》2006,3(2):35-41,62
本文重点探讨了农村土地承包合同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物权确立的作用,以及法律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物权限制的正当性问题。本文认为,土地承包合同的签订不仅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物权的创设行为,并成为土地承包经营权物权的形成路径,而且,它的内容也弥补了《农村土地承包法》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物权的一般性规定。然而,由于中国土地所有权存在着二元结构,并呈现为非对称性,因此,在此种所有权基础上派生出来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物权必然存在不完整性。这种不完整性的实质则表现为法律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物权的限制。这种限制不仅符合现代物权社会化的发展趋势,同时,在当今中国也具有难以超越的现实基础。当然,在追求土地的效率和公平的动态平衡过程中,法律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物权的正当性限制的内容也在不断调整之中。  相似文献   
875.
土地作为我国农民最重要的社会保障,是法律赋予农民最基本的生存和发展权利。农民土地问题无小事。农村土地承包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动摇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动摇了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就动摇了农村社会和谐和新农村建设的基础。解决好农村土地承包问题和纠纷,是落实和维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的重要工作。必须站在维护农民根本利益和确保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局,以高度的政治和工作责任感,切实将这项:工作抓紧抓好。同时,由于土地涉及农民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876.
农地经营权流转:难点与障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地流转既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又是化解“三农”难题的有效路径。农地流转制度的适度创新不仅是农地制度建设的重要内涵,也是优化农地要素配置的必然选择。第二轮土地承包政策以后,我国并没有出现如理沦界所预期的农地承包经营权市场流转的高潮,就总体上而言,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仍以行政性调整为主,农地流转率处于较低的水平,尽管近年来一些省区的农地使用权流转速度有所加快,也未改变农地流转的基本状态,仍面临着一系列亟需关注的问题。一、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现存的问题1、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缺乏主体保障作为农地经营主体的农户…  相似文献   
877.
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博弈行为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大量研究表明,尽管国家在政策和法律上采取诸多限制,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或明或暗的流转仍然大量发生.从流转主体间的利益博弈过程分析入手,论证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客观必然性,为国家逐步放开限制和规范流转提供理论参考.通过重点构建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利益博弈模型,求解表明: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是转出者、转入者和地方政府三方重复利益博弈的必然结果,因为无论何种条件下,流转都将有助干增加流转各方的预期收益.面对流转的大势,变堵为疏,采取有效措施规范和促进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合理有序流转,避免土地收益流失和市场混乱等问题,是未来我国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78.
石龙  罗静 《农村经济》2007,(4):11-14
农村公共品供给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文中在对湖北省荆门市Y村的"机耕道"和农田用水两种公共品供给失败的个案分析后提出,在减免农业税后,农村出现了公共品建设用工投入不足和农村基层组织管理能力弱化等新的特征,并在由于农民的不合作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在改进对策方面,应注重政府公共财政的引导作用,加大政府供给的比重;同时,注重农村基层组织职能的归位,在部分公共品保护上可采取签订合同、明确产权的承包形式.  相似文献   
879.
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市场困境的成因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家庭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村一次重大的制度变迁,促进了农业的飞跃发展,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也暴露出很多问题。目前农村问题的核心仍然是土地问题(管清友、王亚峰,2003),其主要集中于农地使用权流转问题上。土地自由流转可能产生边际产出拉平效应和交易收益效应(姚洋,2004),在完善的土地市场中使土地资源的配置效率达到帕累托最优,  相似文献   
880.
影响农村土地流转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现代农业必须创新农业经营形式,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土地利用率、产出率和农业综合效益.这就需要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可是,建设现代农业又必须坚持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保障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这个基本政策不能变.解决这个矛盾的最佳途径就是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为此,我们对河北涿鹿县的土地流转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