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95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22篇
财政金融   1797篇
工业经济   839篇
计划管理   2709篇
经济学   2189篇
综合类   725篇
运输经济   249篇
旅游经济   17篇
贸易经济   2634篇
农业经济   5780篇
经济概况   3282篇
信息产业经济   24篇
邮电经济   68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163篇
  2022年   184篇
  2021年   230篇
  2020年   287篇
  2019年   242篇
  2018年   137篇
  2017年   285篇
  2016年   403篇
  2015年   725篇
  2014年   1615篇
  2013年   1299篇
  2012年   1467篇
  2011年   1522篇
  2010年   1446篇
  2009年   1761篇
  2008年   1401篇
  2007年   824篇
  2006年   834篇
  2005年   897篇
  2004年   864篇
  2003年   950篇
  2002年   610篇
  2001年   521篇
  2000年   306篇
  1999年   133篇
  1998年   127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73篇
  1995年   90篇
  1994年   68篇
  1993年   57篇
  1992年   62篇
  1991年   233篇
  1990年   175篇
  1989年   177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11.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农户选择跨村流转土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降低土地流转"本村化"有利于整合土地流转市场和提高土地配置效率.运用2015-2019年16个省份12576户微观调查数据,分析农户跨村流转土地的变化趋势,并实证检验背后的驱动因素.研究发现:(1)跨村转出土地和转入土地的农户比例均逐渐增加;(2)农户生产率提高、农户非农就业机会增多和农业补贴政策向经营者倾斜会激励农户...  相似文献   
912.
研究目的:基于2007—2016年26省农业生产数据,测算"面源污染"和"碳排放"两类非期望产出下的农业环境效率,构建"耕地流转—利用规模—利用方式与利用强度—农业环境效率"的传导路径并进行计量检验。研究方法:超效率SBM模型,中介效应模型。研究结果:(1)耕地流转并未显著提高农业环境效率,但耕地利用规模对农业环境效率的影响呈倒U型;(2)耕地流转有助于扩大耕地利用规模,进而在样本中对农业环境效率呈现负向影响。与此同时,耕地流转对农业环境效率也存在正向的直接效应,正负效应基本抵消;(3)耕地利用规模主要通过改变化肥和机械投入强度进而负向影响农业环境效率。研究结论:农业环境效率受耕地流转、利用规模、利用方式和强度等多重因素影响,呈现明显的传导路径,因此,为了提高农业环境效率,在积极推行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政策时,要注意结合地区农业生产力和地理环境,避免盲目扩大经营规模,同时鼓励规模经营主体引进农业绿色环保技术,注重农业生产资料的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913.
农地"三权分置"让经营权独立出来上市流转,需要关注的是农地流转主体的最终行动策略。通过大量的实地调研与理论思辨发现,农地"三权分置"下的制度供给对流转双方的激励约束各不相同,双方基于不同利益考量就会出现利益冲突。面临这些利益冲突,农地流转双方也就有不同的行动策略。未来,制度供给要满足流转双方对确定性预期的需求,建立对流转主体双方具有约束力的制度:引导合作博弈、实行农地功能分区以及集体集中成片流转经营权等。  相似文献   
914.
在农户非农化与融资难的双重背景下,基于2014年和2016年两期中国家庭追踪调查面板数据,运用传统Tobit模型和联合估计的条件混合处理(CMP)模型首次分析了非农就业对农户融资的影响效应;采用工具变量模型克服了内生性问题,并运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PSM-DID)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研究发现:一是非农就业对农户融资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就不同融资渠道而言,非农就业可以同时促进农户获得正规和非正规融资;二是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非农就业对青年、教育水平高以及东部地区的农户融资促进作用更大;三是中介效应分析结果表明,非农就业主要通过收入增加和土地流转两种效应来促进农户融资。因此,大力发展非农经济,促进农民工多渠道就业与创业,是缓解农户融资难和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政策手段。  相似文献   
915.
从改革政策和试点实践来看,宅基地流转沿着农户自决和集体主导的双重路径展开。农户流转农房引致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以外的社会主体因农房转让或者抵押而取得房屋所有权的,同时取得宅基地法定租赁权;如果农房流转作为经营性用途的,理应由农民集体为农房受让人设定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在集体主导宅基地流转场合,农户实现户有所居,社会主体通过集体出让取得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流转的制度设计,需要通过集体权能充实和成员资格认定,落实集体土地所有权,保障农户居住资格利益;社会主体取得的宅基地权利应因宅基地流转路径的不同,而类型化构造为宅基地法定租赁权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  相似文献   
916.
农村土地流转是基于对生产要素优化配置而提出的长期性政策,是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关系到农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发展,其本质是让渡土地的使用价值。当前我国在农村土地流转的实施过程中,在土地要素活力、土地流转主体、商业资本注入、农民土地思想以及土地流转利益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与开展。因此,本文主要对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优化路径,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土地流转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17.
新时代和乡村振兴背景下,三农问题的根本依然是土地及其流转的问题。通过对平度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调查发现,随着农业生产科技水平的进步,农业生产的机械化、规模化作业与人均耕地面积狭小和承包到户的经营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土地上的生产力和产能需要进一步挖掘和释放,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必须注重提高耕地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着力提高农业生产力,这是振兴乡村、发展现代农业必须要走的路。  相似文献   
918.
农地调整会抑制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地调整是村庄地权界定的重要方式,却具有体现集体成员权公平和破坏经营权稳定的双重性。已有研究大多从其体现的经营权不稳定出发,认为农地调整会抑制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本文研究表明,农户的行为响应能够使农地调整的作用机制发生重要转变:一方面,农户改变农作物种植类型能够弱化经营权的不稳定,并促进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另一方面,家庭收入结构的非农化则降低了农户对农地经营的依赖性,从而使得经营权不稳定对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的作用趋弱。基于全国9省(区)2704户农户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在劳动力流动性增强的背景下,农地调整会促进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其中,种植结构的"趋粮化"强化了农地调整对劳动力非农转移的正向激励,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普遍化则弱化了农地调整对劳动力非农转移的约束。  相似文献   
919.
研究目的:阐明"三权"分置的制度逻辑,为制度供给的增量调整提供一种思路。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政策文本分析法。研究结果:当下农民、新型农业经营者出现新的制度诉求,既有土地承包经权营制度不足以满足该需求。承包地制度供给创新要做实承包权,辨明"三权"分置下经营权所处的位置。土地经营权的权利塑造过程应坚持物债二分法,实现物权法、合同法双重法制途径的并重。研究结论:承包地"三权"分置本质上是理论创新问题,辨清"三权"分置的制度逻辑,仍需以实践需求为出发点,新的制度供给是一个增量调整与立法跟进问题。对经营权性质的探讨有必要融入物债二分逻辑,对于短期限的土地经营权,应按照契约自由原则,实行意思主义,权利类型、权利内容经双方自由创设,对长期存续的土地经营权可实现物权化,实行物权法定主义,按照法定规格与程序流转。  相似文献   
920.
不同农地经营权流转方式的空间依赖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探究不同农地经营权流转方式的空间依赖性。研究方法:基于2015年省级截面数据,对转包、出租和入股三种农地经营权流转方式进行全局与局部空间自相关检验,结合空间计量模型进一步探讨不同流转方式下空间依赖的机制及强度。研究结果:(1)全局层面,经营权流转空间收敛特征显著,转包和出租方式表现为空间正自相关,入股方式则呈现随机分布特征;(2)局部层面,"高—高"聚集和"低—低"聚集为各省区主要空间聚集模式,热点区域主要分布在中部和东部地区,冷点区域主要分布于中部、东部和西部地区;同一省区、不同流转方式下,空间聚集模式存在显著差异;(3)针对不同流转方式,基于传统最小二乘法回归的残差项检验均拒绝无空间依赖关系的原假设;进一步使用SLM和SARAR空间计量模型展开分析,结果表明,整体层面的经营权流转、转包以及出租等流转方式均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性。研究结论:不同农地流转方式具有经济行为上的空间规律,不应简单地视流转为一个抽象概念,应将具体的流转行为从空间依赖和空间异质层面纳入政策制定过程,更为精准地制定具有区域化与省域化特征的农地流转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