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94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22篇
财政金融   1797篇
工业经济   839篇
计划管理   2708篇
经济学   2189篇
综合类   725篇
运输经济   249篇
旅游经济   17篇
贸易经济   2634篇
农业经济   5780篇
经济概况   3282篇
信息产业经济   24篇
邮电经济   68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163篇
  2022年   184篇
  2021年   229篇
  2020年   287篇
  2019年   242篇
  2018年   137篇
  2017年   285篇
  2016年   403篇
  2015年   725篇
  2014年   1615篇
  2013年   1299篇
  2012年   1467篇
  2011年   1522篇
  2010年   1446篇
  2009年   1761篇
  2008年   1401篇
  2007年   824篇
  2006年   834篇
  2005年   897篇
  2004年   864篇
  2003年   950篇
  2002年   610篇
  2001年   521篇
  2000年   306篇
  1999年   133篇
  1998年   127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73篇
  1995年   90篇
  1994年   68篇
  1993年   57篇
  1992年   62篇
  1991年   233篇
  1990年   175篇
  1989年   177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41.
由于身份性成员权历来在农村土地配置中占有极为重要的排他性地位,所以在现实农村中土地承包经营权实际上存在身份性与半身份性、非身份性这两类三种形式,它们在承包主体和客体、配置方式以及经济社会功能与政策法律地位等诸多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党和国家在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政策和法律时应该尊重这种差异性。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提出的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其针对的主体应该是身份性的家庭土地承包经营权。  相似文献   
942.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效率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效率问题的新制度经济学与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研究两种路径相互脱节的困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效率是由农村资源禀赋状况、农业生产宏观经济环境和农民生产行为共同决定的。农村土地制度演变是制度创新与资源配置双重合力推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43.
目前,关于土地信托流转已成为市场热议的话题,继中信信托推出安徽宿州项目、山东青州项目,以及北京信托推出无锡桃园村项目后,中信信托又推出了贵州首单土地流转信托,并被多地借鉴。土地信托流转模式是否如人们所说的是金融支持农业的主要模式?土地信托流转模式是否能给农民带来真正的实惠?土地信托流转是否能成为土地流转的主要模式?这些问题是土地信托流转的关键亦关系着农民切身利益。  相似文献   
944.
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已经成为我国农业现代化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受到了学者和政府部门的广泛关注。如何更好地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以期促进"三农"进一步发展是一个值得探讨的命题。从微观上讲,农村土地流转发展情况是农户流转行为的具体表现形式。而作为研究对象的农户土地流转行为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微观调研数据,对影响苏北地区农户土地流转的因素进行了研究。通过Logistic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农户家庭基本情况中的"受教育年限""承包地面积"及"是否参加新农保"等因素,对农户的土地转出行为具有较强且较普遍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945.
劳动力和土地作为经济社会的两大要素,二者的配比直接影响到社会经济效益,其同步发展也是经济良性发展的关键指标.目前,中国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过密化的农业人口压力已基本缓解,但合乎逻辑的大规模快速农地流转却没有发生.结果显示:劳动力流动不一定引起农地流转,现实中大幅增加的兼业农户减缓了劳动力流动对农地流转的推动作用;劳动力流动对农地流转的推动作用与区位特征关系密切,较高的劳动力流动率并未带来较快的农地流转率.结合现实,可从农户、土地和政府3个方面考察其根本原因,旨在为中国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946.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从理论上构建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一般分析框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分析范式,构建由环境分析、行为分析、结构分析和绩效评价四个部分组成的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EBSP分析框架:环境分析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环境和制度环境分析;行为分析考察政府、农户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行为选择与演化;结构分析研究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主体的培育以及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和社会化服务水平,亦是这一分析框架的核心;绩效评价主要从农民、农业和农村三个角度来进行,以收入指标为主、效率指标为辅。还应深化制度改革,规范主体行为,优化内在结构,完善激励机制,以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实现。  相似文献   
947.
土地细碎化是当前我国农业生产的基本格局,也是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农业现代化的主要障碍之一。土地细碎化表面上是地块的细碎化。实质上是土地产权的细碎化,而无论是土地流转还是土地整治,都未能从根本上整合细碎化的土地产权。怀远县基于方便农民耕种的需要,在基层大胆创新的基础上,充分发挥集体组织调整土地的功能,通过“三不变、两提倡、一调整”形成了“一户一块田”的耕种模式,有效解决了土地细碎化难题。我国农村土地细碎化治理及制度变革,必须强化集体组织的土地统筹权利和能力,赋予其相应的土地(地块)调整职能,并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要立足于小农经济为主的基本国情,保护耕作者的利益,为满足现代化小农生产提供服务;既要尊重各地群众的意愿和创造性,也要规范指导,有序推进。  相似文献   
948.
地租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最富争议的问题之一。马克思的地租模型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相对较低的农业资本有机构成和地权流转等因素一旦发生变化,马克思地租模型的结论便需要重新审视,而且马克思地租模型缺乏对非农用地地租问题的系统分析,可以说马克思的地租模型是一个局部的、静态的均衡分析。本文在坚持劳动价值论和生产价格理论的基础上,运用动态的一般均衡分析工具,把剩余价值、资本有机构成、地权流转等变量内生化,试图建立起关于农业和非农业绝对地租与级差地租的一般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949.
二元经济结构改善与农村土地制度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二元经济结构的改善离不开农地制度的创新。农地制度改革目标模式的设计必须兼顾社会保障与效率两重功能,国有制、个人所有制、土地股份制都不符合这一原则。产权的效率取决于权利的界定及实施。因此,中国农地制度改革的方向是:在坚持集体所有制的前提下,通过农地权利的界定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决策制度的创新,进一步理顺乡镇政府、村集体组织与农民的关系。  相似文献   
950.
二十多年来 ,中国政府一方面强调农户承包经营土地的长期稳定 ,一方面鼓励土地使用制度的不断创新 ,因而中国农地使用制度呈现出“两田制”、“规模规营”、‘四荒’使用权拍卖”、“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态。而“土地调整”和“使用权流转”一直是中国农地制度变迁中的普遍现象。文章对上述中国农地使用制度变迁进行了实证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