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36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604篇
工业经济   221篇
计划管理   1825篇
经济学   711篇
综合类   212篇
运输经济   260篇
旅游经济   4篇
贸易经济   906篇
农业经济   2621篇
经济概况   1390篇
信息产业经济   7篇
邮电经济   17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89篇
  2021年   112篇
  2020年   119篇
  2019年   102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112篇
  2016年   150篇
  2015年   291篇
  2014年   775篇
  2013年   697篇
  2012年   855篇
  2011年   764篇
  2010年   656篇
  2009年   813篇
  2008年   778篇
  2007年   513篇
  2006年   369篇
  2005年   387篇
  2004年   300篇
  2003年   333篇
  2002年   159篇
  2001年   106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91.
本刊讯(记者刘继红)北京市通州区农村土地流转信息平台自建立经过两个月的试运行后,于9月28日举行正式开通仪式。近年来,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和农村二、三产业的不断发展,农村土地流转呈加快态势。为适应农村土地流转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今年年初,通州区委、区政府在全市率先提出了搭建通州区农村土地流转信息平台的工作意见,区政府投入30万元,在有关部门的通力合作下,完成了软件开发、服务器相关设备的购置、机房装修等硬件设施建设,开通了通州区农村土地流转信息平台。区政府还为区、镇、村培训管理人员500多人,基本实现了每乡镇有…  相似文献   
992.
研究目的:剖析“双碳”目标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互馈关系,解析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减排增汇的内涵特征、机理和路径,为“双碳”目标背景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和实施方案的优化提供科技支撑。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归纳演绎法。研究结果:(1)“双碳”目标赋予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减排增汇的新时代生态要义,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可以赋能“双碳”目标的实现,二者具有相辅相成的互馈关系。(2)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系统内涵体现为通过培育多元主体低碳理念,在低碳化整治工程的基础上,优化国土空间碳源/碳汇格局,推动产业活动低碳转型。(3)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减排增汇过程形成了多要素综合作用的“外缘—内核式”复杂系统,“社会—经济—生态”外缘系统发挥支撑和约束作用,内核系统实现“人—地—业”的协同发展,外缘内核之间双轮耦合,系统推进。(4)最后通过强化“双碳”目标在“社会—经济—生态”外缘系统中的约束作用,构建 “人—地—业”内核系统的减排增汇实施路径。研究结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减排增汇路径探索是响应“双碳”目标的时代所趋,需要结合内外部环境统筹推进,破解乡村系统实现“双碳”目标的现实压力,助推美丽乡村和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993.
研究目的:探究农村居民点多维要素共生机理与特征并提出整治策略,为乡村转型发展提供参考。研究方法:质性分析方法。研究结果:(1)村域尺度农村居民点由“人”“地”“业”“房”要素构成,4维要素间彼此联系、相互响应,并按一定共生规律组合与作用而形成具有共生结构和共生功能特征的农村居民点共生系统;(2)村域经济社会环境与多要素变化共同推动鱼粮溪村居民点共生模式由“寄生→偏利共生→互惠共生”有序演进,不同模式下“人”“地”“业”“房”关键要素的发展程度与相互作用机制不尽相同;(3)基于农村居民点多要素共生机理,可凝练出协调多维共生单元、完善村域共生环境及加快共生模式转型3种整治策略。研究结论: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居民点整治应充分考虑其共生系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通过激活乡村人口、土地、产业与住宅等关键要素活力实现乡村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94.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落实,农村人居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同时也推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当前乡村休闲旅游已经成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手段。而要想提升乡村休闲旅游效果,就必须对农村人居环境加以整治,但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有机结合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因此有必要从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角度出发,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意见,实现二者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995.
研究目的:探索土地整治模式转变与公共品供给之间组织层面的制度激励关系。研究方法:对长三角地区江苏、浙江、上海、安徽4省的土地整治政策及案例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当土地整治项目"控制权"在地方政府而不是部门,"晋升偏好"由经济需求向民生需求转变,土地整治模式综合度较高,公共品供给激励较强。土地整治模式的转变由与公共产品供给激励相关的控制权分配和晋升偏好的变化驱动。研究结论:地方"控制权"分配和中央"晋升偏好"的双重转变对公共品供给产生积极影响,地方政府更倾向于提高项目的实施效率,以及有更高的自主性并利于解决资金限制。  相似文献   
996.
土地整治是助力扶贫攻坚、实现脱贫解困的重要途径,苍溪县充分利用国家对贫困县的扶持政策,大力推进当地农用地整治和建设用地整治,开展增减挂钩结余指标省域内流转,实施土地复垦和农民新居建设,全方位改善了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和农村居住环境。同时,在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基础上,由"县建产业园、村建扶贫园、户建自强园",创新农业经营主体,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增强贫困地区的自我造血能力,提升农业经济发展后劲。该县脱贫攻坚重要经验和做法,纳入了国务院扶贫办脱贫攻坚典型案例。本文在跟踪调查近5年来苍溪县脱贫攻坚工作情况的基础上,深入剖析该县致贫原因,总结该县通过土地整治支持脱贫攻坚的主要做法、典型经验和取得成效,为各地参考苍溪县脱贫攻坚模式,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97.
<正>土地流转的主体是农民而不是政府。土地流不流转,怎么流转,应该由农民说了算,任何人都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明确指出,土地经营权流转不得违背承包农户意愿、不得损害农民权益、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破坏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生态环境。这是因为流转过程中的农民权益保障问题直接关系到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成败,否则,因为土地问题而导致的农民群体的不满与抗争将会凸  相似文献   
998.
湖北省土地整治项目投资的时空分异及地域分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分析土地整治项目投资的演化阶段及空间格局,探寻投资时空分异内在规律和影响因素,并对土地整治项目投资进行地域分区,可以为土地整治相关政策的制定和投资方向的引导提供科学决策依据。研究方法:聚类分析法、变异系数法和重心模型法。研究结果:湖北省土地整治项目投资演进总体上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投资县际之间的差距呈逐步缩小趋势但差异仍较为明显;投资空间分布呈现出以江汉平原腹地为中心,向西北方向呈沿汉江流域与丹江口水库的"M"形增长带,向东南方向呈沿长江流域的"C"形增长带的发展格局;投资重心呈现明显的东南方位偏向;以投资规模为主要标准,湖北省可划分为7个投资类型区。研究结论:自然条件、地区功能定位以及国家政策设计是影响土地整治投资的重要因素,未来湖北省土地整治项目投资需做好区域统筹,同时各区域应结合各自整治的重点方向用好土地整治资金,优化土地整治项目投资效益。  相似文献   
999.
<正>推进农村改革是"三农"工作的重点。农业农村发展目前面临着深层次体制机制约束,迫切需要不断解放思想,勇于探索实践,加快农村改革步伐。江苏省连云港市稳步推进全市农村综合改革,取得较好成效。一、农村承包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稳步推进连云港市土地确权登记工作开展有四个特点:一是坚持基本原则。在保持现有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基础上,确保土地承包关系不变、承包户承包地块面积相对不变和承包合同的起止年限不变。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积极性,尊重历史、尊重农民意愿,切实维护农民权益,妥善解决遗留问题。二是  相似文献   
1000.
<正>本刊讯(记者徐刚)3月2日,全国农村经营管理工作会议在湖南长沙召开。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在会上强调,要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更好保障农民权益,为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作出新贡献。会议指出,新常态下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新形势,经管工作要顺势而为,明确努力方向和工作目标。要适应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